尧先生从重庆的旧书市场淘回一堆旧书,其中的繁体字下面,有英语字母,相信是学习英语的书。
原标题:清朝“英语教材”曝光Tomorrow读成“托马六”
核心提示:书中的例句还有像是“减一半就是了”英文翻译为“Less one half of your price”,汉字音标为“肋司、氓、哈夫、哑夫、尤、濮癵司。”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境外媒体称,“托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为”,“土、度、回夫、买以、勿伦脱”,一本印有“咸丰”字样的英语教材中,这些“乱码”对应着英文句子,分别是“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to do with my friend”,让不少人惊呼“原来大家都是这样学英语的。”
据香港经济日报网站11月3日报道,这两行无法凑出意思的文字,其实是晚清时代的英文音标。这本来自成都的民众尧先生所收藏的书,上面印有咸丰10年字样的英语教材,根据文献修复中心专家推断,书籍的印刷、字体和内容,可能是属于清朝晚期的英语书,由于暂时没有看到实物,不能推断出具体年代。
经济日报援引内地媒体的报道称,大约7年前,尧先生从重庆的旧书市场淘回一堆旧书,其中一本没有封面的繁体字书籍引起他的关注,而“繁体字”下面竟还有英语字母。
尧先生表示,这本书共有40、50页,从左往右翻,起始的页里还有“咸丰十年”的字样;开篇“英话注释目录”后标注着“地理门”、“君臣门”、“师友门”、“宫署门”、“五金门”等门类,在书中,每个格子里都是一句英语,最上面是汉语句式,中间为英语句式。
书中的例句还有像是“减一半就是了”英文翻译为“Less one half of your price”,汉字音标为“肋司、氓、哈夫、哑夫、尤、濮癵司。”
精通语言学的四川大学教授雷汉卿认为,这种汉字注音主要还是出现在不太正规的教材中,教的人会在声调上进行指导,而教材的汉字主要还是给初学者的提示。他甚至推断,因为定都北京的原因,当时的标准话应该接近北京话读音,从一些溥仪讲话的录像也能得知,读音差别不算大。
另据台湾“中央社”网站11月3日报道,当时广州流行一本叫“鬼话”的小册子,其中就用“曼”代替“man”的发音、“today”注为“土地”。 美国传教士卫三畏评价这些小册子注记的英语“发音很糟糕”。
1840年到1895年,英语教学得到了发展,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些西式学堂,在一本美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中,开始用音标为英文字母标注读音。
第三阶段则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这一时期开始引入一些原版英语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