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为儿女却是害儿女 清舟 从网上看到一篇转自汴梁晚报的报导,题为患病老夫妻不愿成为儿女负担 在城市乞讨4年。这对老夫妻一位73岁,患有风湿病和脑溢血,一位77岁。在开封生活的4年里,他们一人捡废品,一人四处乞讨。而他们在老家实际有一儿三女。当被问到为何在外苦苦飘零时,老人的回答是:他们都要养家糊口,都有难处。并表示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打拼下去。 〃导中还有另外两位老人,一位患脑溢血刚刚康复,只能勉强自理。怕女儿受气 拖着病体独自生活。另一位不但不拖累孩子,为了补贴在上海工作的独子,自去年8月起,他还将自己的卓出租,蜗居到小区车棚生活,原因是‘儿子有两个孩子,生活压力大’。 〈了这篇报导,一时心潮起伏,无论如何也不能平静。千头万绪一刘涌来,感觉很乱很堵,不知该从何说起。第一反应是在心里设想,如果我的父母也这么伟大无私,去选择这样的生活,我将会如何?我想就算是跪下来哀求,也要请他们回家,接受我的奉养。 在此我无意指摘文中老人的儿女们,因为文中并没有说他们不孝。其中那位刚刚康复的老人,患病卧床12年,也都是两个女儿照顾的。为此还连恋爱对象都找不到。只是想将此刻心中一个强烈的追问一吐为快。 父母养儿女是干什么用的? 当我们在父母的忧劳与呵护中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的时候,父母却悄然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以求给我们留下相对宽松自由的空间,甚至还在打拼,以求不给我们增加负担。我们是否就可以恭敬不如从命,坦然受之呢?用孔子的话说:你的心安吗? 现实当中,我们确实有很多父母,非常体念儿女,有个头疼脑热也不肯说,怕儿女分心操心;儿女有不好也不肯说,怕影响儿女;但凡自己力所能及,就尽量帮扶儿女,希望能为儿女减轻些负担;甚至还有父母为了儿女的事而节衣缩食……想想他们一生的艰辛、垂暮的年纪、羸弱的身体、交瘁的心力,我觉得他们的付出比年轻时更加令人感动,也格外使人沉重。古语说:母子连心,父子天性。孔子的学生曾参,因至孝而能感应到母亲的疼痛。被后世列为孝的楷模,传为千古美谈。当年迈的父母仍然背负着不可承受之重在苦苦挣扎时,我们的心可安吗? 记得我奶奶在世时,看到谁家因赡养父母而争短论长时,就会感慨:爹娘两个人,能养活七八个儿女,七八个儿女却养活不了两个老人……只要想孝,叫花子也是一样,给老人一口干的,自己喝口稀的,那就是孝了。后来我长大了,读了孝经才知道:奶奶虽不识字,但她讲的都和经典里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孝经也只是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而并没有要求要给父母多好的生活。事实上绝大多数父母对生活的要求很少很低。 最后我还想对父母们说上两句:你们的无私关爱和付出值得崇敬,但也请给儿女们感恩的机会。如果一直不给,有些儿女或许就对不孝了。如果那样,他们在社会上也会失去很多。请你们想想:一个连父母都不孝的人,哪个老板敢信用他?哪个人敢和他做朋友?能同他合得来的人会是什么好人?天天和不好的人混在一起,你们的儿女会有好下场吗?连父母都不养的儿女,他们怎么会有福气和好运?又怎么可能发家致富?常言道百善教为先,所以如果你们真为自己的儿女好,就请从小给儿女孝心孝行吧。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0-5 09:14 , Processed in 0.19922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