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三个月,从网约车合法化到各地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对于网约车江湖来说,冰火两重天是对其最好的注解。 但在这忽冷忽热的季节,在已经到来的网约车2.0时代,作为专车行业领导者的易到受益于其一直以来定位高端的商业模式,似乎距离最初的梦想更为接近。 网约车新政下 行业回归高端 11月1日,随着网约车新政的落地,首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已陆续出炉。 截至目前,已经有成都、南京、武汉、合肥、青岛、杭州、重庆、天津,郑州以及北上广深等近20个城市公布了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办法草案。 虽然各地出台的政策均有不同,但从大的方向上来看,都对网约车平台的运营车辆和人员作了严格规定,其中北京、上海更为严苛,明确要求司机为本地户籍,车辆为本地车辆。郑州则对汽车轴距等作出限定,基本上宣布了B级车以下车型将退出网约车市场的残酷现实。 从各地政府制定政策的初衷来看,政府当然希望网约车能够跟巡游车在不同层面提供差异化服务,这种差异化服务更多从价格上体现在将比出租车略高,服务定位的人群也将更为高端。 这也就意味着以往网约车靠恶性补贴、疯狂烧钱模式的终结,一个重回高端的网约车后时代已经到来。 为什么说靠恶性补贴模式终结?易到总裁彭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通过烧钱补贴的模式,把非刚需变成刚需这个模式,去驱动这个市尝展。这个模式是一条死路或者说这条路走到最后只能剩下一个人。”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些原本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非刚需人群,随着网约车平台的恶性补贴纷纷选择网约车出行,但随着滴滴与Uber的合并,这两家网约车平台的补贴由过去的动辄10元、15元下降到9.5折、2元这样“无诚意”补贴使得出行费用疯涨;同时,在各地网约车新政的出台的背景下,网约车将重回高端,那么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非刚需的归公共交通,刚需的选择高端出行。 于是,一场由地方政策驱动的网约车行业内部的变革已经到来。 作为高端出行鼻祖 易到先发优势更明显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受政策的影响最大。 ⊥在网约车细则发布之后,滴滴出行便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称相关规定“无形中抬高了门槛准入标准,是变相的数量管控”。同时,滴滴认为,一旦新政按征求意见稿标准实行,将出现车辆供给骤减、司机大幅减少、网约车车费翻倍、出行效率大幅降低等不利后果。 实际上,这些现象目前已有出现。在郑州经常乘坐网约车的赵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之前打滴滴,一般等2;3分钟车就来了,这几天打车经常都要等6分钟左右,而且还是在加价之后。并且平台的补贴越来越少,坐着越来越没有出租车体验感好,也越来越不划算。” 相比较而言,紧随滴滴的易到,由于其一直以来推行高端出行的理念,所受政策影响反而更小。 易到创始人、CEO周航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创立易到时,就是高品质服务,差异化定位,当时就想做一个高于出租车,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为那些不满足出租车、有私家车、甚至有司机的人,他们的出行考虑的,这是最开始创立的初衷。” 实际上,这种共识更早已经在易到形成。“7月28日新政出台,当时那个政策和我们两年前给有关部门写的建议方案几乎一模一样。但只不过晚来了两年,这就是时代。这也说明易到对政策、市场的判断、定位都是对的。”周航说。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政的出台等于倒逼网约车平台重回高端,而这种高端正是易到在两年前甚至更早就制定好的战略,正是这种互联网先发优势,使易到在面临政策影响时,需要调整的更少,得到的实惠也更多。 正是由于多年来推行的高端政策,使易到不仅成功成为国内第一专车品牌,同时集聚了一大批稳定的客户群体,而这些高端人群正是易到未来发力深耕的方向。 司机端逃离滴滴加入易到 渐成趋势 随着各地网约车新政的出台,滴滴内部关于“司机大幅减少”的担忧不无道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司机端逃离滴滴的现象已经发生。 数据显示,各地出台的新规则将使目前在滴滴注册的1500多万驾驶员失去资格,这从滴滴发布的上海地区数据中可见一斑。上海已经激活的41万名司机中间,具有上海本地户籍的不到1万人,也就是说只有不到2.5%的司机符合户籍要求。 如果加上牌照、驾照等要求,乐观估计,在上海大概只有2%左右的网约车符合要求,其他98%都会被淘汰。 无怪乎在网约车地方新政出台前夕,滴滴高层曾到长沙等地游说。因为一旦各地陆续出台地方性政策,滴滴受打击面将更为巨大,特别是将直接导致网约车领域最为宝贵的司机资源的出走,一旦司机端资源流失,将会更进一步制约滴滴将来的发展。 与滴滴相对应,由于易到一直以来定位高端,从司机端来说,客单价更高,同时易到一直以来推行的冲返模式,在客单价高的情况下,并不会加大乘客的费用。双重作用下,易到的优势在地方网约车新政出台的背景下已经愈发明显。 实际上,随着各地网约车新政的靴子陆续砸下,一些有远见的司机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选择。 上海的黄师傅有幸属于这2%的小群体,但最近黄师傅已经把手机上的滴滴、Uber司机端卸载,只留下易到。 “网约车师傅基本上每个人手机上都装有这三个软件,但随着滴滴、Uber的合并,司机端的补贴越来越少,扣费则变相增加不少。同时随着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司机将相比较而言,易到的客单价很高,这对我们哪钱多去哪的司机来说,自然会选择易到。从11月1日到现在的十天时间里,专门跑易到比滴滴能多挣30%。”黄师傅说。 不只黄师傅一人,据黄师傅介绍,在他们司机自己建的微信群里,几乎每天都会有滴滴、Uber的师傅加入进来。“哪家客单价高去哪,这很正常”。 司机合伙人制 助推易到 各地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导致滴滴司机端资源流失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吸引和留住自己,善于创新的易到正准备推出司机合伙人制。 彭钢曾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层关系:平台和司机、乘客的关系就好像中世纪的国王、军队、农民之间的关系。农民就像乘客,军队就像司机,国家用征税来养军队,雇佣兵就会把城池打的越来越大,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可以雇佣他们,别人也可以雇佣,这就形成一个死循环,就是平台要不断的贴钱,市场要理性,就得把雇佣军变成常备军。在组织结构上重新设计和司机的关系,让他们更加稳定,能更好的服务一个平台。 “我是雇佣军,雇佣军只对钱负责,我打赢打输撒于你给我的钱,而且我希望最好是不打仗,我能活下来还能赚钱。虽然说共享经济是要共享,但共享经济一定有一个发展过程,不能搞成牧场效应,牧场在那儿大家都用,结果这个牧诚了。一定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而且是一步步稳定下来,所以,改变跟司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 在彭钢看来,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不是司机本身不好,主要是制度出了问题,你的制度就是不停的烧钱,是驱利的。不解决和司机之间的制度问题,商业模式可能都是有问题的。 彭钢表示,易到将从Q3开始尝试探索用乐易Par的模式来推动,让司机、租赁公司成为合伙人,不仅有短期利益,更有长期利益。在中国,易到的目标是先办100个类似的公司和团队,然后再全球化推广,要做轻资产,并设计一些管理制度,给这些公司和参与人短期长期的收益,这方面可以借鉴直销行业对人与人关系的设计,他们在这方面是先进的,有效率的。 —启千人计划 易到抢挖Uber大牛 ≡于一直以创新为理念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人才是其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对于易到更是如此。 10月31日,易到官方宣布,高德地图服务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凡加盟易到,担任技术副总裁,向总裁彭钢汇报。在加入易到之前,张凡曾先后就职于搜狐、百度、高德。在高德地图期间,他曾历任多部门和业务线负责人。高德地图为苹果地图提供的技术支持;为奔驰等车企提供车内导航;作为阿里系的一员,为阿里及其各个子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在推动这些项目实施和落地的过程中,张凡均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张凡加入后,将带领团队通过底层技术的创新升级,提升前端用户体验,助力易到“共享汽车生态”版图的构建。 除了张凡之外,易到将更多的触角伸向了已经成为过眼烟云的Uber。据相关媒体报道成,易到这几个月一直在努力招揽UBER中国团队,目前已成功挖来了Uber中国100多人的团队,其中运营、产品岗位人才居多,均为之前Uber的中坚力量。 ≡于加盟易到,从Uber中国过来的技术副总裁尹佐宁看好易到的前景,“易到希望能够在汽车生态中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虽然易到没有滴滴的单量大,“让以前坐公交车、坐地铁的人改坐网约车,这种需求究竟是一个真正的需求,还是一个伪需求?”他认为易到更注重服务品质,一开始做专车为主,现在可能是一个更良性的选择。专车基本上不用补贴,客单价比较高,快车的话不补贴司机很难赚钱。 网约车1.0时代 专车第一品牌易到机会更多 如果说2010年易到的横空出世创造了网约车共享经济的先河的话,那么如今随着网约车地方性政策的出台,网约车行业即将面临变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只是,这种洗牌在网约车行业内已经不是第一次,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公司创立也有新的公司倒下,但作为国内网约车行业的急先锋,易到始终是一个先行者的形象展示在公众面前。 总的来说,作为商业新物种的网约车江湖,向来不缺乏挑战者,但背靠着乐视这个大平台,依托定位高端出行的商业模式,再加上张凡、尹佐宁等大牛的人才技术支持,相信在网约车1.0时代,作为专车第一品牌的易到摘到果子的机遇会更多,赢面也会更大。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0 05:56 , Processed in 0.0440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