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时事要闻 查看内容

一台天坛标准的神经外科手术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2015年8月,天坛医院与张家口一院联姻成立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万伟庆通过竞聘担任现职,主抓神经外科建设。万伟庆欣慰地说,科室里的其他医生进步很快,像今天这样的手术,他们很快就能上 ...

2015年8月,天坛医院与张家口一院联姻成立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万伟庆通过竞聘担任现职,主抓神经外科建设。万伟庆欣慰地说,科室里的其他医生进步很快,像今天这样的手术,他们很快就能上手,同样能达到‘天坛标准’。

原标题:一台“天坛标准”的神经外科手术

夏秋时节的一个早上,住院七天的70岁患者杨淑仙比平时起得早些。“今天要做手术,还是有点儿紧张。”坐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的病床上,杨淑仙摸着自己的光头对记者说,头一天理的这个“新发型”,她还不太习惯。

一个月前,杨淑仙在体检时查出患有脑膜瘤,这种从未听说的疾病让全家人非常担心。大儿子赶紧陪老人到北京看专家。“确诊了,要手术。可床位太紧,排到四个月以后了。”杨淑仙的老伴儿张大爷回忆说,当时一家人急得如坐针毡。

一个偶然的机会,家人得知在张家口一院神经外科有北京天坛医院医生常年出诊,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北京返回张家口。“没想到来了就住上院了,万伟庆大夫亲自看的,手术也安排好了,心里踏实多了。”张大爷说。

万伟庆是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现在张家口一院挂职任副院长。“大妈别紧张,您这是非常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一早查房的万伟庆边安慰杨淑仙,边和其他医生核对病人病历和手术流程。

2015年8月,天坛医院与张家口一院“联姻”成立“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万伟庆通过竞聘担任现职,主抓神经外科建设。“当时这里的神外科没有一个专用手术台,八张病床大多常年空着,是整个医院最冷清的科室。”万伟庆说,“短短一年多,这里目前已有三个专用手术台,20多张病床基本满员,科室医生也由四名增至十名。”

上午9点半,结束查房的万伟庆回到手术室,与即将参加手术的医生、麻醉师、护士等六人做术前准备。15分钟后,杨淑仙开始接受麻醉。10点,手术正式开始,万伟庆操刀实施颅腔打开,“血压正常”“心律正常”……整个团队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

一台神经外科手术一般需三至四小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随着患者增多,万伟庆除坐诊、查房外,平均每天还要做一台手术,累得够呛。“其实,现在比刚来时好多了,那时医护人员少、水平也不行,麻醉、用具准备甚至患者手术体位摆放都得我亲自上手,一台手术下来比在北京做两台还累。”万伟庆回忆道。

手术室外间,张家口一院神经外科主任秦雪峰带着两名刚入职的医生观摩。作为在该院工作十余年的高年资医生,秦雪峰对医院近一年多来的变化感慨万千:“以前,我们科每年手术也不过十来台,现在一周手术量比以往一年还多。而且手术货真价实,和以往‘简单外伤处置’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张家口人现在都叫我们科‘小天坛’。”

手术室外,张大爷在儿女们的陪伴下等待老伴儿的消息。对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杨淑仙在张家口本地完成治疗,能节省一笔不小的开销。“手术前后费用大概三万块,医保报销比例还高。要是去北京,不仅报销少,来回路费再加护理费都得自己掏,预算至少再加一两万,这可是我们老两口大半年的退休金啊!”张大爷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账。

中午1点50分,手术室信号灯熄灭,张大爷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两周左右就能出院了。”万伟庆摘下口罩说。

近四个小时的手术让万伟庆略感疲惫。“再过几个月,我就不用每天一台手术了。”万伟庆欣慰地说,“科室里的其他医生进步很快,像今天这样的手术,他们很快就能上手,同样能达到‘天坛标准’。”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6 15:23 , Processed in 0.22466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