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汽车资讯 查看内容

刘政康:胜在大数据分析能力 滴滴要先做后说

评论: 0|来自: 腾讯汽车

摘要: 12月7日,以汽车+移动互联网:跨界思辨汽车产业终局为主题的第九届TC汽车互联网大会在上海举行。活动现场,滴滴出行战略部总监刘政康分享了滴滴的成功之道。他表示,滴滴最有竞争力的是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与执行运 ...

刘政康:胜在大数据分析能力 滴滴要先做后说

12月7日,以汽车+移动互联网:跨界思辨汽车产业终局为主题的第九届TC汽车互联网大会在上海举行。活动现场,滴滴出行战略部总监刘政康分享了滴滴的成功之道。他表示,滴滴最有竞争力的是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与执行运营能力。先做后说是创业公司的特质,脚踏实地实地才能坚持下来。

以下为访谈实录:

我觉得滴滴的胜出天时地利跟人和,我加入滴滴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以来,我看到滴滴有两大核心竞争力,我觉得是在短时间之内很难以超越的,一个是大数据,滴滴的员工里面大概将近有三分之一是数据处理或是写代码的工程师,所以滴滴不仅仅是APP的公司,它里面有大量的算法跟大数据的分析在,各位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APP,你叫车了车就来了,其实背后有大量的代码,还有数据的推演。这是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分析,我们平台上每一天能够接收到95个数据量,这个数据量还是挺可怕的,我觉得滴滴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用表格去学习。

第二个是执行力跟运营的能力,说到底滴滴的成长历史不管从力推还是执行力都是非常强的,我之前是从通用的传统企业去滴滴的,我们滴滴是每半天或者是每一天做项目的总结,所以这个对于整个团队的执行力、效率还是很有效的,我觉得这样子创业的心,直到今天为止,滴滴的专家试架率已经是90%以上了,可是整个团队还是有创业危机的意识,在执行层面还是保留了初心,除了资本市场以外,这两个是未来之前滴滴为什么能够从20几家打车软件胜出的主要原因。

我觉得创业公司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质,没有一个特别完善的规模,这跟通用是完全不一样的,通用以前80%的时间是想,20%是做。在创业公司里面20%的时间是想的80%是做,所以创业公司有个明显的特征,是先做再说,做了一段有成果了之后才会大规模地铺开来做,如果在试探阶段做的不好就把业务给关起来了,我觉得新业务的拓展是比较常见的。

因为大家一开始没想透,都在一个实验的过程,所以人员的变动和组织的结构也会随着人员的变化产生非常大的波动。我现在到了滴滴以后,我们公司叫我画一个完整的组织图出来,我从加入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改了7、8次,每个月都在变动,这是跟传统的汽车企业不一样的地方。

说到盈利的模式,我觉得创业公司思考的方向也跟传统的企业不太一样,传统的汽车还是在成本的模式,可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更多时候是我一开始没有想过是要盈利,滴滴也是一样,我先抓流量,引导别人习惯用这个产品,等到这个流量变大了才会去想盈利的模式。

今天滴滴在这么一个节点,我们已经到达了足够的成熟度以后,我们要想怎么去进行盈利的模式。这个我也想不清楚,我如果想清楚的话我也不用坐在这边了,各种探索的模式大家现在都在聊,我们怎么在身上做一些改变,我觉得这个都是我们持续在探讨的,如果在座的各位有用的好的一些idea也不时给我出出点子。

我觉得滴滴的内部价值观一直是三件事情,第一个是安全,第二个是效率,第三个才是盈利性。

从我个人角度,因为我是车厂出来的,所以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双方是合作伙伴的形式来源完成这件事情,而没有谁是绝对甲方,谁是乙方。因为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我更倾向大家发挥彼此的力量。

如果按照现在网约车新政的角度来说,如果未来是在牌照跟车型上有所限制的话,这个确实会是让滴滴思考或探索买车比较半重资产的可能性,因为这必须涉及到牌照资源,你在上海市搞牌照可能需要新的车,滴滴看起来如果比较合适的话由我们来买车租给司机也是一种方式,之前我们也推广伙伴计划,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跟车厂来做融资租赁的方案,推广给我们的司机,来以租代收,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不需要真正让地滴滴去想重资产方式的模式。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0 21:41 , Processed in 0.0434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