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证者:丁阳 较真鉴定:无依据 1、癌城这篇文章,是把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及生存报告改了个耸动标题后就发布了,是典型的标题党。 2、丹麦癌症发病率全世界最高,韩国癌症发病率多年来一直上升——高癌症发病率,以及发病率的提升,本身并不能说明癌症问题有多严重。 3、人口寿命增长,以及癌症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普及,人们早期筛查意识的提升,都对癌症发病率上升有贡献。 近日,一篇名为北京已经沦落为一座癌城的文章流传颇广。文章没有任何论证,只是展示了2015年度北京市卫生与人群降状况报告中关于北京市癌症发病率的变动情况,由于几乎所有的图片都反映出北京户籍居民癌症发病率的提升,再配合近年来关于雾霾及其他环境恶化现象形成的叙事深入人心,这个癌城的说法迅速吸引了眼球,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不得不说,最初起这个标题的人实在是个优秀的标题党,因为这篇文章原题并不是这个,而是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及生存报告,发布者是微信号爱康国宾,一个知名体检机构,根据官方资料总结了北京市癌症的发病情况,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材料,不过标题并不起眼,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力。但在某个降类公号天才地把标题换为北京已经沦落为一座癌城,内容一字不改地发布出去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很快收获了10万+,并以这个标题迅速广泛传播,引发了恐慌。 那这篇内容到底值不值得恐慌呢?这篇北京市的癌症发病情况介绍,最让人在意的就是不管是癌症总发病率还是单个癌症种类的发病率,十几年来基本处于一直上升态势,2014年比2006年高,2006年又比2001年高。就拿2014年来说,文中称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3485例,发病率为328.22/10万,比2013年(315.80/10万)增长3.9%这种不断增长的状况自然让人感到恐惧。 但事实上,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癌症发病率不断提升并不是一个十分异常的状况,在发展中国家更可以说是相当普遍。不如拿临近的韩国来进行一个比较,如图—— "incidence"是指发病,韩国的癌症发病率从2000年左右开始,不管男性女性基本上一直都处于上升态势,由每10万人200出头发病一路上升到2010年接近每10万人300。 另外,从癌症发病率来推断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癌症肆虐程度,本来就不太科学。据英国癌症研究协会提供的一副2012全球癌症地图,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是欧美地区,最高的国家是丹麦,经年龄标化(age-standardised)后的癌症发病率高达338/每10万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与之相差甚远,那是否丹麦可以称之为癌国?就以中国国内来说,北京的癌症发病率也远比上海低(2014上海为418/每10万人,北京328/每10万人),癌城也根本谈不上。而众所周知北京雾霾是比上海严重的,所以没有必要把北京的较高癌症发病率与雾霾过度联系起来。 之所以癌症发病率提高和高绝对值毋须过于恐慌,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是癌症检测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普及,加上人们早期筛查意识的提升,客观上会增加癌症的检出率。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甲状腺癌,看图片就能发现,北京2014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是2006年的数倍之多。原因的关键就在于甲状腺超声检查的普及,迅速提升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人口寿命提升,增加了人们患癌的几率。因此在考察癌症发病率的时候,标化(age-standardised)发病率 ,即去除年龄影响因素之后的发病率,是个很重要的概念。癌症发病率要经过标化调整后,才能在不同年份间进行对比。流传的文章里实际上就已经提到,北京2005—2014年标化发病率年平均增长1.6%,9年增长15%左右,并不是很夸张的数字,但直接看图,非标化的发病率增长要多达30%以上。具体到肺癌这个种类上,北京2000年-2007年间标化的肺癌发病率年平均增长2.94%,然后自2007年开始出现拐点,2007-2013年间,肺癌的年平均发病率下降0.18%。这样看来肺癌的增长情况也并没有那么可怕。 结论:北京癌症发病率的确在增长,但称之为癌城是夸大其词,没有依据。虽然,雾霾等环境恶化因素对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肯定存在影响,但影响有多大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高癌症发病率,以及发病率的提升,本身并不能说明癌症问题有多严重。 参考资料: 1、Cancer Statistics in Korea: Incidence, Mortality, Survival and Prevalence in 2010 2、Worldwide cancer incidence statistics, Cancer Research UK 3、陈雷:癌症(粗)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的区别 (查看更多内容,请关注较真微信公众号:Fact-Check)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4 16:42 , Processed in 0.0528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