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时事要闻 查看内容

台美日紧盯辽宁舰行踪 声称已全程警戒监视

评论: 0|来自: 环球时报

摘要: 原标题:台美日紧盯辽宁舰行踪 声称已全程警戒监视环球时报记者 王盼盼 郑璇中国辽宁舰编队的航向吸引外界高度关注,尤其是台湾。台湾国防部长冯世宽27日对外声称,辽宁舰日前 ...

原标题:台美日紧盯辽宁舰行踪 声称已全程警戒监视环球时报记者 王盼盼 郑璇中国辽宁舰编队的航向吸引外界高度关注,尤其是台湾。台湾“国防部长”冯世宽27日对外声称,辽宁舰日前

辽宁舰航母编队

原标题:台美日紧盯辽宁舰行踪 声称已全程警戒监视

环球时报记者 王盼盼 郑璇中国辽宁舰编队的航向吸引外界高度关注,尤其是台湾。台湾“国防部长”冯世宽27日对外声称,辽宁舰日前绕台湾东部航行,台方曾派出RF-16侦察机拍摄舰队照片。被问及为何不对外发布时,他称是为了“隐藏实力”。或许是为了证明台湾确实掌握辽宁舰编队的动向,台“国防部”27日晚发布新闻稿称,预计辽宁舰当天傍晚会抵达海南岛基地。“中国航母在太平洋徘徊,发出信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7日称,台湾和日本对辽宁舰的动向表现出高度警觉,“这貌似正是中国想要发出的信号”。

“敌情威胁日益增长,国军随时都要保持战备警觉”,冯世宽27日在参加台湾将官晋升典礼时的这句话被西方媒体广泛引用。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会后冯世宽被记者问到,是否派出侦察机侦照辽宁舰编队?如果有,为何不像日本自卫队一样公布照片?冯世宽回答称:“监侦手段非常多,坦诚说这次是有。”至于为何没有公布?是因为大陆军方之前已经说是“远海训练”,加上日方也已经公布,“我们没有必要再作这些动作,应该隐藏自己的实力”。

冯世宽27日还称,最重要的是,在大陆舰队的航行中,“我们不要互相干扰,对方也非常遵守,并没有进入我方防空识别区”,“整个演练非常平和,国军对大陆军方动态都有掌握”。

台湾三立新闻网称,为了强调台湾确实掌握辽宁舰队的动向,“国防部”27日傍晚发布新闻稿称,“辽宁号预计今日傍晚抵达其预定的海南基地”,让民众安心。新闻稿还称,辽宁舰航母由5艘作战舰护卫下,于25日晚间8时沿台湾东南防空识别区外20海里经巴士海峡航行,26日上午9时通过屏东鹅銮鼻南方90海里(约150公里)续向西南航行,“我方均有预置海、空兵力全程警戒、监侦与应对”。

路透社27日称,中国官方并未提供辽宁舰行动的具体信息,仅称是开展远洋训练。美国五角大楼至今未对中国此次行动进行直接回应,但表示,美国赞成根据国际法合法使用海洋和空域。“我们将继续密切监视该地区事态的发展。对于中国最近的航行,我们没有具体的评论,但我们将继续观察中国在该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五角大楼发言人罗斯说。报道还称,台湾防务部门一名匿名官员表示,从目前来看,辽宁舰正沿西南方向向海南行驶,而不是驶向靠近菲律宾、马来西亚及越南的有争议的南沙群岛。该官员称,辽宁舰也没有向台湾控制的太平岛方向行驶。

“中国艰难的军力建设”,CNN27日引述美国前太平洋司令部联合情报中心行动部主任舒斯特的话称,尽管中国已经拥有航母,但是要形成远程威胁还为时尚早。“中国没有经验丰富的海军飞行团队及航母船员,这两者是建设航母军力的基础。中国必须从零开始。辽宁舰士兵刚刚被招进来两年,所以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舒斯特说。他表示,即使再拥有两艘航母,中国的航母数量也比美国航母数量少很多,美国现役的航母有10艘,还有一艘将服役,一艘在建。

日本经济新闻27日称,这是辽宁舰首次进入西太平洋,也是继2013年11月以来第2次驶入南海,但路线不同。中国航母此次之所以选择“刺激美国的经由太平洋的航线”,背景是美国侯任总统特朗普显示出接近台湾“总统”蔡英文的姿态,这一航行路线或意在划定“势力范围”。文章认为,在实战能力面临质疑的背景下,中国航母积极活动,日后可能进一步加强针对美国和台湾的“示威”。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2 06:52 , Processed in 0.0432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