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时事要闻 查看内容

人机婚姻,进行到了哪一步?

评论: 0|来自: 北京青年报

摘要: 12月19日与20日,第二届国际机器人爱与性大会在伦敦大学金斯密斯学院召开。会议上,畅销书与机器人的爱与性的作者,大卫·李维表示,到2050年,人类与机器人的婚姻可能会合法化。若现在人们觉得爱上机器人, ...

12月19日与20日,第二届国际机器人爱与性大会在伦敦大学金斯密斯学院召开。会议上,畅销书与机器人的爱与性的作者,大卫·李维表示,到2050年,人类与机器人的婚姻可能会合法化。若现在人们觉得爱上机器人,或与机器人产生婚姻级别的契约关系不可能的话,那么未来必会嘲笑他们。虽然人机婚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首例人机婚姻很可能会在2050年之前就出现。

原标题:2017人机婚姻 进行到了哪一步?

新知关键词:人机婚姻

婚姻,是一种由两个人一起生活而组成的合法契约,它与公司企业等法人在经贸活动中所签订的协议不同。它不仅涉及男女双方,还将影响社会的细胞;;家庭的重构与新生。然而,在近几十年中,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极大挑战,撇开同性恋婚姻不谈,机器人与人类的婚姻,如今也登上了国际性话题讨论的舞台。

她亲手制作出一个3D打印机器人,给它取名为“英摩维特”,并与之订婚

据澳大利亚新闻网12月报道,一位名为丽莉的法国女士在法国科技公司和开源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亲手制作出一个3D打印机器人。她给它取名为“英摩维特”,并与之订婚。

丽莉在一封自述信中吐露,她天生迷恋机器人,从型特别喜欢听机器人的声音。成年后,在两段自由恋爱过程中,她发现自己无法与男性人类产生性爱感觉,反而意外地受到机器人的吸引。这让她重新评估了恋爱取向,并认识到自己并不喜欢与人类肉体进行身体接触。

明白自己比其他人更倾向于选择机器人之后,丽莉通过技术公司亲手打造出了梦中情人。从公布的合影照片中可以看到,机器人“英摩维特”的面部与人类相似,甚至符合目前流行的“大眼睛、锥子脸”特征。而在一旁搂着它的丽莉则表现出了由内而外的幸福。

这段超越物质形态的恋爱关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但她的家人和朋友却已接受现实,身边人的支持给这位勇敢寻爱的法国女孩带来很大鼓舞。目前丽莉并未向媒体透露她是否真的在“英摩维特”身上寻找到了“性福”感觉,但她为了更好地适应与机器人共同生活,选择参加训练,并立志成为机器人学专家。

首例人机婚姻很可能会在2050年之前就出现

有人认为,丽莉的性取向是“恋物癖”的变形,只是她自己尚未意识到。对机器人的喜爱和性生活方面的吸引,与人类直接因爱情而结合的婚姻有本质区别。这就好比男性会使用“自慰杯”来释放欲望,但不会选择和性爱玩具结婚一样。然而,以上认识却遭到人工智能专家大卫·李维的无情驳斥。

12月19日与20日,第二届“国际机器人爱与性”大会在伦敦大学金斯密斯学院召开。会议上,畅销书与机器人的爱与性的作者,大卫·李维表示,到2050年,人类与机器人的婚姻可能会合法化。若现在人们觉得爱上机器人,或与机器人产生婚姻级别的契约关系不可能的话,那么未来必会嘲笑他们。虽然人机婚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首例人机婚姻很可能会在2050年之前就出现。

从现在开始,人类将被迫开始思考自身与机器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变化将在近一两代人身上体现出来。在欧美国家,性爱机器人已经不再是一个隐晦词语,反而出现得越来越普遍。因此,人类应当面对与机器人结婚的现实可能性,而非逃避。随着科技发展,当机器人足够人性化,并足以吸引自然人的时候,为什么它们不能成为自然人的伴侣?

艾德里安·切克是伦敦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同时也是新加坡混合情景实验室的主任。他在会议上赞成了前者的说法,指出虽然人机婚姻不一定会在2050年走向合法化,但人类必将在此之前就以伴侣身份与机器人生活。

历史上,此类例子比比皆是,比如20世纪中期,美国境内白人与黑人的婚姻受到歧视,35年前人们还觉得泰国人妖文化不可接受,同性恋婚姻过于大胆,但如今这些认知都已烟消云散,社会变革带来的认知颠覆非常迅速。日新月异的社会反而更激发了人们对长久稳定婚姻的向往,此时此刻,人形机器人就成为了稳定伴侣的选择之一。

如果人类需要,它们将比自然人伴侣给予更多爱心和照顾

人类的婚姻真的幸福吗?这个问题的难度不亚于任何千古谜题,人类自身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答案。事实上,许多人类婚姻并不快乐幸福的事实已经为人们所接受。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维持婚姻稳定的各类方法就是最好的证明。然而每个人都会经历陷入爱河、走入婚姻的过程,那么寻求永久伴侣,延长婚姻生活就是一种本能需求。

在日本与韩国,人类爱上机器人角色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这与当地根深蒂固的二次元文化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否认,人类对机器人的接受尺度存在“开发”的可能。

日本大阪大学的石黑浩教授因痴迷于制作人形机器人,曾获“造人”美誉。他在“WRC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和“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展出的情感机器人充分体现了机器人回应人类感情的可能。

艾德里安·切克认为,当前社会中,婚姻被用来调节男女双方之间的义务和权利,从而保证社会的运转和稳定。若社会变革导致机器人在某天能够拥有真正的责任和权利,那么社会必然将制定法律,管理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那时,人机婚姻将有走向合法的可能。

在大卫·李维的预测中,未来的机器人将具备耐心、善良、诚实、执着、有主见且懂得尊敬他人等种种美好品质。它们带来的愉快交谈和幽默感显然不同于现在人们所普遍知晓的性爱机器人。如果人类需要,它们将比自然人伴侣给予更多爱心和照顾,并担负起婚姻的重任。

在机器人专家看来,未来人类并非要学习与一堆机械如何交流,而是学会使用交流软件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然而如此智能化、人性化的软件发展必须建立在美好道德情感不会在自然人之间消失的前提之下。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肯定,在科技带来的未来中,人类将比现在更加珍惜美德的力量,懂得赋予智慧和爱的真谛。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2 19:31 , Processed in 0.0422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