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汽车资讯 查看内容

国务院张永伟:地方对新能源车企直接补贴应适时取消

评论: 0|来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乱象,一直颇受业内诟病。2016年12月30日,财政部等4部委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业化水 ...

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乱象,一直颇受业内诟病。

2016年12月30日,财政部等4部委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汽车产业,包括新兴的电动汽车一直很受各级政府关注,这与其产业链条长、对经济带动作用大有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张永伟分析,为发展电动汽车,地方政府出钱、出地、给市场,打造配套环境,全方位招商引资。这些政策在扶持本地产业、支持本地企业、市场推广等方面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但是其中不少做法已经扭曲为地方保护,造成市持割,并进而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为此,张永伟建议,应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找到关键节点,在制度上彻底打破地方保护,眷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地方保护的五大手段

21世纪:你如何评价地方政府的市常护性措施?

张永伟:地方对产业发展进行一定支持,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但过度支持就不利于产业和地区的长期发展。从地方出台文件和实际实施来看,地方壁垒最严重的地区,往往是发展和推广电动汽车较积极的地区。

积极的城市有很多措施,比如通过对2013年以来各地方政府颁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进行分解,大致包括地方目录和地方标准、补贴、在本地设立法人单位、技术路线和认证等方面。

具体来说,首先,要求在本地设立法人单位和建立工厂。为支持电动汽车早期推广,中央与地方财政对电动汽车企业,根据其产品的不同提供不同程度的补贴。早期有的纯电动客车的单车补贴高达100万元,其中地方承担50万元。为了不让肥水外流,很多地方要求拿补贴的企业必须在本地注册或本地建厂,否则不给补贴。可以说,地方补贴已成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主要手段。

其次,以超国标的指标或本地特定的技术要求设立准入门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关键是要有行业的全国标准,不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标准,否则会让生产企业无所适从。但一些地方为了支持本地制造的汽车,量身定制一些本地标准,以此限制外产汽车进入本地市场。如有的地方以采用高于国标的指标为本地市场准入门槛,名义上是为了选择更优的产品,但由于地方指标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实则是为本地企业量身定制,也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还有的地方在国标的基础上另行增加一些技术指标,由于汽车产品改动周期相对较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厂商的进入。各地标准不同,不仅导致单一产品很难形成规模化,而且也必然造成充电设施不能互联互通,让电动汽车消费变得更加不方便。

第三,对外地企业在本地拿补贴设置障碍。有些城市,尽管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有关的补贴支持政策,但是没有配套政策细则或者临近推广应用期结束才发布细则,让外地企业无法实际操作只能放弃,而本地企业则可以暗地里享受地方补贴。

第四,要求采购本地零部件企业产品。一些城市在政策中明确提出,对要获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必须配套本地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车企为推销汽车而不得不进行配套,增加了调试和测试时间和费用不说,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安全检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仓促更换零部件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第五,变相设立地方目录。尽管国家明确提出不得设立地方目录和地方标准,但实际上地方目录和地方标准是地方政府限制准入的最直接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地方标准,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让企业望而却步;但另一方面,也掐断了合法的外来者进入本地市场的机会。有些地方虽然明里取消了目录,但仍对新能源汽车采雀案制,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包括在本地注册或者委托销售机构,设立4S店,销售指标等具体要求。但备案过程繁琐,周期较长,且只有备案通过的才可以在本地销售,也等同于地方目录的效果。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1 14:10 , Processed in 0.0436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