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盐改来了 盐企咸淡不均

评论: 0|来自: 东方财富网

摘要:   2017年到了,寻常人家一日三餐都少不了的食盐也将告别专营时代,正式走向市场化。残酷的市场浪潮折戟沉沙,一些盐企将掌握整个行业的话语权,一些盐企则可能生存艰难,被迫退出食盐市场。  新的开始  2017年 ...

  2017年到了,寻常人家一日三餐都少不了的食盐也将告别专营时代,正式走向市场化。残酷的市场浪潮折戟沉沙,一些盐企将掌握整个行业的话语权,一些盐企则可能生存艰难,被迫退出食盐市场。

  新的开始

  2017年1月1日,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对于一日三餐都少不了的佐食之物食盐来说,更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2016年10月9日,发改委发布关于放开食盐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自2017年1月1日开始,食盐价格正式全面放开,食盐自此进入自主定价时代;而先于发改委,一份关于食盐流通销售的配套文件由工信部发布,规定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可以进入食盐流通销售领域,销售流通可以开展跨瘦经营。

  至此,实施整整20年的食盐专营办法正式成为历史,盐业公司批发经营的专营时代结束。

  原来食盐计划管理的基本流程繁琐而复杂。

  首先,国家发改委每年向省区市下达编制下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其中包括食盐计划;其次,各省区市盐务管理部门和盐业公司首先负责提出本地方的需求量,产区瘦提出食盐的可供量;第三步,国家发改委委托中盐总公司对各省区市上报的计划草案进行平衡和协调,提出全国年度食盐调拨计划建议草案;第四步,上述草案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下达,由国家发改委向各省区市盐务管理部门、盐业公司和中国盐业总公司下达年度食盐分配调拨指标计划和食盐干线运输计划;第五步,各食盐定点企业按照计划生产,各级盐业公司按计划收购、调运和销售。

  在这一系列复杂的流程之下,各地盐业公司每年都在全国盐业会议上争夺计划指标,制盐企业则更需要为指标进行“肉搏”。

  在这一流程中,制盐企业与盐业公司相较,处于完全被动的位置上。

  “盐业市场化改革的大势不可逆。”曾担任国家经贸委运行局副局长、盐业办公室副主任的陈国卫曾表示,允许食盐生产企业直接进入市场销售,这是业内期待已久的事情。如今大门终于打开,食盐生产企业可以放开手脚了,而和盐业公司成为平等的合作关系,不再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了。

  盐改曲折

  盐企对这次姗姗来迟的改革期盼已久,而围绕专营的食盐改革也已踉踉跄跄走了20年。

  1996年5月国务院颁布食盐专营办法,这份管理办法的核心就是对食盐产销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此后20年间,盐业体制几欲改革,但主导改革的部门却也几经易主。

  2002年5月,国家经贸委在主导盐业改革时期下发了关于盐业管理职能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第一波盐业体制改革;但在2002年5月底,国家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盐管理计划,严格执行专营政策的通知,盐改宣告失败;2003年1月,国家经贸委将盐改列为当年经济运行8项重点工作之一。但在2003年5月,国家经贸委被撤销,盐改搁浅。

  从2004到2008年,食盐进入了发改委主导改革时期,2004年3月按政企分开原则,广东省启动盐业体制改革。2004年7月<盐业管理条例>完善修改稿由中国盐业协会完成并转交国家发改委。

  2005年国务院提出了“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2006年国家审计署对中盐总公司及14个省市盐业公司、部分食盐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诸多问题。但在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业管理职能划归工信部,盐改再次搁浅。

  从2009年开始,盐业进入了发改委与工信部共同主导的时期。2009年4月,由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信部,成立了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2009年11月在出台的关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2011年取消食盐专营,实行食盐市场化。

  这一明确提出的意见,直到6年后的2017年才真正落了地。但关于盐改的进程,似乎远没有完结。

  洗牌在即

  作为盐业的一成员,天津长芦汉沽盐场的命运也跟随着这场盐改一同起伏。

  目前,全国有共计99家盐业定点生产企业,“这99家企业的产能有四五千万吨,但市场实际需求量却不到一千万吨。”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魏立营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以井研、矿盐为主,产量相对较少的海盐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这也意味着,食盐市场化以后,生产井盐、矿盐的盐企将面临残酷的竞争,日子也将变得艰难。对于这些盐企来说,“降价也卖不动,因为价格太低了消费者不敢买,很有可能会被迫转为卖工业盐。”魏立营说。

  同时,井盐、矿盐的暴利传说也或将成为历史。业内人士表示,井盐、矿盐每吨的生产成本在150元左右,加上包装也不到200元,“但在超市这样的终端,要合7000元一吨。”

  相反,生产海盐的企业则将成为市场的主导者,未来的话语权也将掌握在海盐企业手中。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曾表示,99家盐业定点生产企业未来将可能重组合并为30至50家大型企业集团。

  当然,对于大小盐企来说,市场化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今后能够自主销售产品了。

  “要铺向全国”,魏立营坚定地说,今后要让产品辐射到消费能力较高的广东、海南、福建这样的沿海地区,东三省这样的近海地区,还有传统的华北五省区市。同时,他表示市场化后要让产品更有竞争力,“高端产品的品质和包装,但要卖中端的价格。”

  同时,他认为食盐市场化后,品种会极大丰富,也不会仅仅局限于目前单纯的高端、低端产品这样的简单概念。但是,“目前很多所谓的高端食盐,都在炒作概念,经受不了时间的检验。”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9 10:38 , Processed in 0.0486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