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手记|从东北到新疆,最漫长的春运列车
1、选题;;就做不同
春运策划是每一个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也提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讨论过多种可能。回顾去年春运的热门新闻,澎湃新闻的“摩托大军返乡”融媒体策划报道令人记忆犹新,我也考虑今年去报道,害怕缺席发声,毕竟这已经算是具有话题度和知名度的题材。然而,由于人手有限(前方记者2人),我们只能有一个春运策划的选择,我认为“做别人做过的题”不是我们中国八方新闻“就做不同”的style(我和鹏哥都是这么认为),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别人没做过的,玩儿别人没玩儿过的!
寻找最有年味的春运策划。一开始想过很多种可能,比如已经联系房山法院跟随去讨薪的农民工兄弟回家过年,也联系了“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展现一场千里成功寻亲……等等,但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坐火车”这一最能代表传统“春运”,勾连起不同年代人共同回忆的交通工具,陪大家一起,回家过年。
那么中国有那么多铁道线路,选择哪一条呢?
翻看了很多资料,我找到去年最新开通的K1084次列车的新闻,这是哈铁局首次开通的从东北齐齐哈尔到西北的乌鲁木齐的直达列车,途经中国内陆的河北、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9省1市,停靠42个车站,行程共计4856公里,67小时32分钟,经过了中国北方几乎所有重要城市,也同时能够展现冬季春运的不同地形地貌景观。
有人问,为什么不选择一条从北向南的列车呢?这个其实我们也考虑过,但是感觉从北往南走更多的是旅游的游客,而从齐齐哈尔到乌鲁木齐更多的是春运返乡的乘客,列车上的感觉以及人们的心境是不同的。因此,我对直播海报的设计构思,是一张回家的车票,也是希望每一个在外漂泊的人能够早日回家团聚。
2、直播;;只为抵达,给你好看!
(1)准备工作
1月11日我们就开始为2017年春运首日13号的直播做准备了。我们到达齐齐哈尔的那天,正好是东北降温的时候,下午零下30度,泼水成冰,苹果手机分分钟关机。拍摄直播预告片时,为了保持形象,我没戴帽子,没带手套,出镜5分钟,冻傻2小时,别说我了,我们的航拍机都冻得飞不起来了。为了了解这趟列车的工作情况,拍摄完预告片,我们当天晚上又跟着第二天发车的一个班组熟悉工作,体验列车员发车前的整个过程,同时核实已有的基本新闻信息。(如原先媒体报道的全程4818公里,已经延长至4856公里。)
直播的开始不代表旅程的开始。12日晚上9点,我们跟随K1084次列车的工作人员进入列车整备室和洗衣室(一般人进不去),乘务员登上列车开始做准备工作,包括卧具整备、卫生整容以及列车检修等。他们一直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1点左右。而工作完毕,所有列车员也不会再回家,直接在列车上小憩一会儿,等待4点起来迎接旅客。这一夜,车上没有暖气。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列车员、列车检修工、车体冲洗工、洗衣工、分拣工是如何工作的(发了一组图片故事)。春运来临之际,当归心似箭的人们畅想着乘坐火车回家团聚时,不少人或许并不知道,每一辆列车的安全开行,都离不开铁路工作者们默默奉献。
(2)启程
1月13日凌晨4点,起床,穿衣,带上鹏哥和4G背包前往车站外(所有行李前一天晚上就已经送上车啦),5:00开始第一场直播,感谢和越哥起这么个大早和我们对接。当天早上齐齐哈尔下起了小雪,真是瑞雪兆丰年。在车队杨书记的陪同下,我们从齐齐哈尔站车站外广场走到车站内,介绍今年春运整体情况,采访比我们更早来到站台排队检票的旅客,尤其是做这趟车的小孩子,真是辛苦,可她们的脸上呈现出的表情确是格外开心。
在站台上,由列车长为我们介绍早上列车出发前的准备过程,我只记得这一段直播,每说话之前吸一口冷气,都很想咳嗽,后来嗓子竟然逐渐适应麻木了,不过后来才体现出来的副作用是,肋骨两侧发疼,据说这就是冷空气吸多了的表现。等列车启动之后,我们第一场直播告一段落,其实我很意外,这个点竟然有那么多人看直播,网友留言互动特别特别多。
(3)互动
看到大家对我们这个春运直播话题如此感兴趣,我也很兴奋,开始特意每天会想一些互动话题,直播和留言同步互动。比如第一天早上,我给大家展示了一张列车员才有的“列车时刻表”,上面的站名花花绿绿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八方新闻友真是特别厉害,我看到好几个解释的特别详细的回复(我在想我怎么辣么蠢都没看出来,简直拉低了中国八方新闻的智商,围笑)。
第一天设置的春运话题是:你有春运途中的难忘故事?这是让所有人开始进入情境开始回忆的话题;第二天的“今日话题”是:春运途中,你最思念谁?(有一个大哥大哥在过程中,竟然说最思念空调U调?excuse me?他说火车上太热了……当然后面一个穿着小吊带的大哥,我记得编辑老师可能是觉得辣眼睛,没有给他截图,哈哈哈);第三天想问点稍微有深度有温度的:春运回家,工作和生活到底哪个更重要?你有多久没有见到你的父母了?很多春节回不了家的中国八方新闻友纷纷留言吐苦水,诉真情。
有网友问,春运这么紧张,你们怎么还跟乘客抢票?多亏有了直播这个形式,我们才能及时告诉大家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和列车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并没有抢春运的客票;
当然啦,还有热心给我们“纠错”的网友,在陕西的时候,我们听到有列车员说快到甘肃了,我们也就赶紧把这个大好消息告诉大家,没想到出了“乌龙”,其实好久以后才会进入甘肃境内,我们也及时更正,对每一位纠错的网友表达我们的感谢。
每天晚上我们都舍不得睡,想跟网友多聊聊,差不多到了12点多才放下手机。
(4)采访
上车之前,很多人都告诉我们要尽量少接触少采访少数民族,听起来像是他们不太友善。但是,作为记者,就是要去求证的,我也很想知道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尤其是遥远的新疆朋友(我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也有很多新疆人,但好像没有跟他们怎么接触过,甚是遗憾)。
三天的采访,我认识了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蒙族等少数民族的小伙伴们,相谈甚欢。每次经过他们的车厢,他们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腼腆、热情、好客。他们告诉我他们为什么要去内地上学,为什么新疆学医的大学生那么多,医生在新疆是多么神圣的存在,毕业以后想回家还是留在内地工作?他们来自乌鲁木齐,吐鲁番、克拉玛依、喀什、石河子、阿克苏、库尔勒……等等一些我只在地理课上听说过没去过的地名,但无论他们来自北疆还是南疆,无论是什么民族,他们都很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新疆,去新疆看一看,多接触新疆的人,因为你会爱上那里的风景和那里的故事。(我们都约好了夏天的时候再去一起玩耍呢~)
在旅途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还让小伙伴们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来说“欢迎大家关注风直播”,录完这段话,大家也知道旅途快要结束了,纷纷合影留念,短短几天,我们却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3、“照片+图片故事+短视频+微纪录+直播”组合拳
迎击春运“慢直播”
(1)照片
我们所经过的每一个车站的照片用来“报站名”,通达列车正晚点情况,展现沿途的风光,配合地域的介绍。
经常有网友评论,问我们哪里哪里到了没有,他的家人在这趟车上,或者他正要乘坐这趟车,他会一直关注我们的直播。有些停靠2分钟的小站,我们在做其他采访的时候错过了,还会有生气的网友,也是很可爱。不过这么长的一趟线路,我们也介绍了不少站点和城市,看到各个地区介绍的盆友,也认为这个直播很涨知识(反正我自己知道了很多,并且感慨我们国家西部的很多城市都具有那么悠久灿烂的历史,太厉害了)。
(2)图片故事
其一是突发新闻,第一天晚上就有遗失背包的乘客,背包里面装了10根金条、2个金元宝还有其他贵重物品,当晚成功找回,乘警还通过我们风直播图文方式提醒各位旅客,春运期间人员复杂,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物品。
鹏哥还拍了夜里乘客休息的百态和列车上的女乘务员等图片故事,使静态视觉语言在深夜或者清晨以静态阅读的方式呈现(深夜看视频会很吵吧……)
(3)短视频
沿途风光,4856公里,经过很多不同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我们不仅在车厢拍摄,还特意跑到车尾为大家寻找更好的视角。同时,进入甘肃之后由于信号原因,无法呈现直播,我们以短视频的形式采访了几十名乘客,听听他们讲述旅途中的感受和特别的春运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父母在新疆工作的中学生,他自己生活在山西,每半年来一次新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眷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重压。此外,还有来新疆出差的、帮朋友顶班的、祖父母在新疆支边的乘客,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真情实感,纷纷获得网友点赞。
(4)微纪录
新疆大学生为何到大东北求学
“我不是哪国人,我是中国人,来自新疆”
列车人物;;餐车大厨不带柴火咋做饭
列车人物;;列车大管家杨书记
列车人物;;甜美“兼职”广播员
列车人物;; 一天来回走动上百次的列车员
列车人物;;乘警如何手擒嫌疑犯
在第一天采访过后,我看到很多网友留言,希望我们多采访一下列乘上的工作人员,他们很辛苦。但是,其实工作人员的工作都是很琐碎的,无法以直播的形式呈现,我便操持起老本行(记得出了央视大门的那天,我就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剪片子了,秒破功),拍摄制作了5集“列车人物”微纪录,让更多网友了解44名列车工作人员在列车上是怎么工作的。
在拍摄过程中,有几句话让我特别感动“春运对于旅客来说是过年,对于我们来说是过关”、 “车是怎么开出去的,就怎么给我带回来”、 “平安回家就好”。不同的工作岗位,平凡而辛勤,也希望乘客与列车员之间能够有更多的相互理解。
(5)直播
齐齐哈尔站、哈尔滨站、太原站,我们设计了5场长时间直播,最终由于天气、信号原因以及前后方对接问题,完成了3场(没能多做几场长时间视频直播也是有些小遗憾)。进入西北后,信号极差,用4G背包也无力回天。
这几场直播,质量还是很高的,有趣有料。我们在直播过程中,为大家揭秘列车后厨的午餐时间、到了不同客运段火车是如何“换头”的,还有列车上的旅客讲述春运的故事,我在问“春运途中你最思念谁”的互动话题时,其它旅客说的都是爸爸妈妈啊之类的,一个要去接媳妇的大哥说“空调”,因为客车里面太热了,逗笑全车厢的旅客(嗯,还是他,给我印象太深刻了)。
后记
感谢坤哥、和越哥、潇彤、晓伟,琪琪姐、小海、梦竹,列车上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每一个乐于接受我们采访的乘客,还有持续关注我们风直播并且积极互动留言的中国八方新闻友,这一次的“人参哈密瓜”之行,比我想象的要丰富要短暂要精彩要更值得回味。
站在乌鲁木齐站站外,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根本无法抑制,76小时紧张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下来,而这段故事也将在这里画上句号。
舍不得。舍不得。
精选留言1
和越哥给我写了这么大一段,直播的时候没有读出来,现在必须和大家分享:
08年上高中,当时还没有12306,需要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排队两小时,买到一张无座的绿皮车票,站立4个半小时才能到家。车厢应该是装载118人,但是实际可能已经超出一倍。
来往过道都站满了人,相互倚靠着。有些有心的人会提前买好马扎挤出一个角落坐下小憩。如果你强行挤在人群中去上厕所,很可能不小心踩到车座下睡觉的人的手或者踢到他的头。等你好不容易挤到了厕所会发现外面排着好长的队,有时还会遇到厕所坏了或者是里面藏着逃票或是怕挤的人,这时你又不得不再挤一节车厢去寻觅厕所。如果你是一个尿急的人,还是用尿不湿比较方便。
我是站着半睡半醒到家的,所谓半睡半醒是因为我能够在车上站着睡着被人群挤着架起来而不摔倒;但由于每过一阵就有卖零食的小车强行在人群中挤过我又不得不醒过来。说道卖货小车可是一个好东西,无论你想接热水还是上厕所,只要跟在他后面一定可以最快速度、最方便地通过,因为这些小车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多挤的空间都能找到空隙钻过去。
忘了说了,由于人多,根本没有地方放行李,满满一包书只能背着,到家时双肩红肿。偶尔能碰到旁边的人挤去上厕所了,可以把书包放在地上。一旦放在地上,就算旁边有人水撒了我也是不愿意拿起来的,因为拿起来,就会有人的脚踩过去,包是无论如何再放不下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