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社会快讯 查看内容

农历鸡年共384天 将现一年两头春现象

评论: 0

摘要: 农历丁酉鸡年将至,天文专家表示,这一年从2017年1月28日开始,至2018年2月15日结束,长达384天,并且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2017鸡年为何多出19天?农历到底怎么算?昨日,我国农历官方出版机 ...

农历丁酉鸡年将至,天文专家表示,这一年从2017年1月28日开始,至2018年2月15日结束,长达384天,并且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

2017鸡年为何多出19天?农历到底怎么算?昨日,我国农历官方出版机构——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傅燕宁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为大家详解我国传统历法,以及农历幕后推手的秘密。不过对于现代钦天监的叫法,傅燕宁表示:我们与钦天监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不仅编写年历还预报大行星运行轨道

中国现行的农历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和天文参考系编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和天文参考系是农历的官方出版机构。

历算室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个部门,部门成立很早了,目前工作人员有10个。编制农历其实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傅燕宁说,在推算农历前,要做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一架精密计算机必不可少。

现在是用电脑模型推算农历。比如算天体的位置,是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标准模型。用模型来计算农历,过程很快。他表示,现在的计算方法相对准确,误差还是有,所以要不断地改进模型。

他们的工作除了编订农历外,大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标准升降时间,日全食发生的准确时间;小到科学计算出日照时间。此外,还有重要一项是观测天体运动,用来改进模型。

傅燕宁表示,现在,历算室不但可以独立编写年历,还能准确计算太阳、月亮等天体运动方位和速度,预报各类天象。历算室并且公布每年的24节气的具体时间(精确到分钟)、重要的天象(日月食等)时间、大行星运行轨道等信息。

正在编制农历计算的国家标准

我国历法的起源追溯到传说时代,确立制定时期始于战国。战国时期的四分历都体现在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六历,它们是我国最古老的历法。

然而,傅燕宁表示,在现代天文学发展上,旧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1970年以前,我国出版的年历都以翻译洋历——苏联和欧美的历书为主。

1964年,紫金山天文台取得独立编算工作的初步成功。1965年,进一步提高了编算质量。之后紫金山天文台短时间内编算出1969年和1970年两本中国天文年历。在这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1970年天文年历中的序言写道:中国天文年历的诞生表明,依赖‘洋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傅燕宁看来,农历对于中国人来说,必不可少,其现存的意义体现在文化价值。农历涉及中国重大节假日的计算和确定,如春节、中秋、清明等,还是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他表示,历算室目前正在编制农历计算的国家标准,将编算方法统一确定。不能说你算是今天过年,他算是明天过年,需要一个标准,即怎么算农历。傅燕宁说,随着广泛的高精度天文观测资料的大量积累,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的工作不断扩充。未来,历算室将放眼国际,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工作,进行前沿性课题研究。

历算室不能与古代钦天监相提并论

傅燕宁揭秘,由于历法特殊的政治含义,常有历代统治者重新修订,以确立自己的统治权威。

古代历法,并不单纯为了计算日期和指导农业,还带有重要的政治含义。这也决定了历算室并不能与古时候的钦天监相提并论。傅燕宁介绍,按历史的职责研判,负责授时的机构即钦天监,钦天监是法定编历机构。

我们与钦天监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钦天监是为皇帝服务,我们是纯粹把农历编算出来就完了。他说,在古代,皇帝被奉为天子,时令是天意,皇帝要熟知天象的变化,如果天子都搞不清天意,那还怎么证明统治的权威?

傅燕宁说,除此之外,古时候很多天文现象,诸如日食月食之类,都被认为是上天对世人的警示;王朝的重要典礼和祭祀仪式,通常也要参照着特定的节气进行。

他表示,古代历法,从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统治权力本身。皇帝颁布历法,昭示着其政权的合法性;子民接受历法,代表其承认政权的合法性。

解读>>>

农历并非阴历

而是阴阳合历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事实上并非如此。傅燕宁介绍,农历又称华历、夏历、国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它实际上属于阴阳历。

大家熟知的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依据太阳的变化,即地球绕太阳运动时,人在地球上所观测到的太阳的变化来编订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设定为一年;阴历,就是月亮历,是根据月亮的变化来编订的历法,以月亮经历一次从圆到缺的循环为一个月;农历则兼顾了太阳和月亮的双重变化,属阴阳合历,是我国古代人民独创的历法。

农历之所以又阴又阳,傅燕宁说,这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农历是随着农业生产实践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钦若昊天,敬授民时的记载,这说明古人通过观测天象来洞察自然界现象,以发现规律,编成历法,指导农事活动。

古代中国人可能先观测到了月亮的变化,因为月亮的圆缺更加直观,信息更易于捕捉。但同时,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当时的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需要严格掌握气候变化的年周期,而这极大依赖于太阳的变化规律。傅燕宁说,因此,古代人需要制作一个既包含月亮变化又包含太阳变化的历法。

农历也有年月日,只不过它们的算法比较复杂。不像公历每年固定,农历每年一算,且每年都有变化。傅燕宁说。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5 09:57 , Processed in 0.0780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