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因逃票而被老虎撕咬丧命。 值还是不值? 这其实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逃票者其实比比皆是,例如今天初二,当我们开车走平安大街从朝阳到石景山,马路上总是突然出现拉着孩子横穿马路的老人,以及,在机动车道逆向骑行的路人。 从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逃票者。 关于机动车上的逃票者。 交通法对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的判定为:机动车司机全责。 关于这个规定,朋友们也曾经很费解,我的回答是,机动车对路人而言是强者,至于为什么不惩罚路人,或许是因为交通事故中路人的代价已足够大。 这原本对路人慈悲的规定,却成为很多人不遵纪守法的武器。 此外,一个问题被忽视了,国家应该安排谁去教育行人,告诉他们,珍惜生命? 只要代价不大,横穿马路的行人、逆行者、逃票者就会频频出现。 这来自人的天性,我们总想钻空子,以显得自己优秀聪明,以彰显牛逼,以实现自我愿望。 在这里,我没用私欲而用了愿望。 原因是,这类投机事件确实不一定与欲望有关,只与成本有关。 从前有个社会学研究模型就叫自行车上锁实验,说的是,你把自行车停到某个地方办事,停5分钟与停10分钟相比,5分钟以内的上锁率几乎为零。 这就是侥幸。 这就是忽视成本。 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懒惰、侥幸、投机,我们都有可能是逃票者。 我们都有可能是逃票者 (二) 大年初二就丧命虎口的人。 死于侥幸,更死于轻视成本。 围栏重重,一河之隔。 这是人与虎的物理距离。 没人知道逃票者怎么进去的,他是经过仔细观察,还是走了霉运,无人知晓。我们只知道有一个逃票的人死了,而咬他的那头老虎被毙了。 在这里,有三个无可厚非: 1. 逃票者作为投机者,触犯规则付出代价,无可厚非; 2. 老虎,作为老虎本身就是原罪所在,当猎物进入视野,天性捕杀,无可厚非; 3. 动物园,拥有一头凶猛的老虎,同样无可厚非; 若非要吹毛求疵,那就是动物园的隔离措施还不够好,应加入电网,至少,被电晕要比被老虎咬死好。动物园唯一的错就错在,它没有办法构筑一面墙,挡住投机主义者违规的心。 于是,民众的焦点落到老虎应不应该被毙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老虎应该被毙。 在我看来,这问题其实并不是众生平等的问题,而是时间成本问题。 如果动物园管理者有办法在不伤害老虎的前提下将老虎与逃票者分开,或已确认逃票者已死亡,老虎不需要被毙。 此外,一切情况都要把老虎毙了,为了救人。 显然动物园管理者缺乏经验,所以,老虎被击毙,很正常。 因此,虽然我们常说:众生平等,其实众生并不平等。 所以才有了所谓的类之分。 作为一个类,一切行为围绕类的利益服务的。 这是现实,同样无可厚非。 其实万物并不平等 (三) 最后说说民智未开。 第一点就是,对边界傲慢,对成本轻视。 绝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机会与利好,很少看到最终的成本和代价。 一旦触犯了边界,惨不忍睹,今天的事件,虎口就是最后的边界所在。 而民智未开,第二个表现就是,看事物看不到本质。 很多人看事物或听到一句话,往往会关注到小点,而看不到事物背后更深的指向性。 例如:在老虎咬人被击毙事件后,我朋友圈转了张图(此图已证明是谣言)。 (一张造谣的图,提供的另一种观点) 在官方辟谣前,很多朋友,尤其去过南非的朋友和我说此图内容造假。在特定情形下,南非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也射杀动物。 但其实,我转发此图的原因,并非要对比/或放大中非之间的动物管理区别。 我根本也不在意是南非、西非、北非或东非,更不关心此图是否造谣,我看到它更关键的核心点是: 它放大了某种边界,它提供了另一种视点,让我们更深刻的认知到,有些边界我们是无法挑战的,因为后果大到我们无法承受。 而那张网络疯传的造谣的图片提醒我们的是: 一旦越过边界,你不仅会死,并且死得很痛苦。 而为了让你不痛苦,我甚至要加速你去死。 这才是我们应该获得的警醒。 所谓警醒,就是深思后畏惧的边界,我们必须坚守的不作为。 但遗憾的是,很少人能看到我转发此图的目的。 我们太轻易去评价一样事物对或错,很少拷问更深处的逻辑与关联。 在我心中,我也认同,民智未开是伪命题。 毕竟,无人能解释,开了是怎样的,未开又是怎样的, 因为,我们普遍缺乏缺乏可信的标准, 但这一点都不妨碍我们能通过现象和事物, 摸索到背后的本质,通过反思生活来深度学习。 世上任何一种现象,都并非偶然,现象背后必有力量。 所以,无论是高智思考,还是高品质阅读,我们不仅要分辨出观察对象不合理的一面,更要深入到现象背后的本质,一次次追问,事物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身上的给予我们的启发和意义是什么? 它出现在这个当代背后的隐藏力量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在乱世中,不断警醒自我。 只要你随时汲取知识,智商就能逐步开启。 民智未开,加速思考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6 08:25 , Processed in 0.2138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