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房产资讯 查看内容

北京上海今年各增5万套保障房 严禁投机炒房

评论: 0|来自: 法制日报

摘要:   严禁投机炒房频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京上海今年各增5万套保障房   □报记者 张维  】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由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楼市所定的调,在刚刚落 ...

  严禁投机炒房频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京上海今年各增5万套保障房

  □报记者 张维

 】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由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楼市所定的调,在刚刚落幕的地方两会上被反复提及。多个地方政府在其工作报告中均作此明确表态:严禁投机炒房,增加保障房供给。北京上海两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2017年新增5万套保障性卓供给。

  调控政策持续发力

  新年伊始,多地的楼市调控政策已经开始持续发力。这在一线城市体现得尤为明显。

  自1月起,北京首套房贷利率已经从85折收紧到9折。

  自1月6日起,针对上海商业办公项目的集中清理核查开始,在此期间暂停此类项目的网上签约。据了解,此举背后的深意在于:在一线城市,一些开发商将商业办公项目开发成居民住宅出售,此类商业办公项目不受限购政策影响。

  同样在1月,重庆市政府针对外来炒房团在当地掀起的投资热潮,在短短一周内接连六次喊话房地产市场,出台相关调控措施。

  2月1日起,南京正式实施外地人积分落户的户籍新政,购房落户政策成为历史。

  显然,自去年以来涨到滚烫的房价,已经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上述种种调控措施,其对于控制房价、抑制炒房的意图明显。而这些,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均被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明确。

  促进平稳降发展

  梳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会发现房地产市场调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多数瘦与城市均提及了这一点。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降发展,几乎是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一致的表述。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均无一例外地以之为目标。

 ”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说,把握卓的居住属性,以建立购租并举的卓制度为主要方向,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监管等多措并举,探索建立符合国情市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降发展。

  上海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执行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降发展。

  广州则称,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应,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发展卓租赁市场,完善多层次卓供应体系,加大调控力度,合理引导卓消费,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降发展。

  深圳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出现了房地产市场平稳降发展的字眼,其原话是综合运用金融、土地、投资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市场平稳降发展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有效降低高房价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影响。

  打击炒鼓励住

 】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也是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常用语。例如,上海、深圳、陕西等均对此予以强调。

  相应地,对于炒房的打击,是地方政府近年来不变的工作重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庆将加强市场执法监管,综合施策,坚决遏制炒房行为;浙江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购房,抑制投机性购房;河南明确坚持卓的居住属性,严禁投机炒房,加强舆论正面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安徽省也强调,坚决控房价、防泡沫、防风险,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

  一方面打击炒,另一方面鼓励住。在一线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都有加强保障性卓和自卓等建设的内容。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要完成这一任务:保障房建设筹集5万套、竣工6万套,棚户区改造3.6万户,完成1.5万套自住型商品卓供地。

 ”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强调,买这些房子是为了住,不是为了炒。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将加大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和市场供应,让大家买得起以居住属性为主的房子。

  上海则将完善四位一体卓保障体系,新增供应5万套各类保障性卓,完成48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4.4万平方米郊区城镇旧区改造,实施300万平方米旧卓综合改造。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5 16:38 , Processed in 0.0452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