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我们怀念90年代的美人,我们在怀念什么?
春节那几天猫在家里百无聊赖,守着电视打发时间,主流电视台要么重播让人“呵呵呵呵”的春晚,要么就是尴了个尬的春节特别节目,于是只能靠不断地换台去发泄不满。
在手指快速切换的惯性中,荧幕上快速闪过了一个背影,然后立即从葛优瘫中立起,快速回拨到那个台;;那个镜头我滚瓜烂熟,只有几秒的时间,晚了就看不到了;;是1993年的武侠片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由张敏扮演的赵敏女扮男装首次出场,身骑白马蓦然回首微微含笑的那个镜头。
这个镜头常常会同东方不败一袭红衣的林青霞水中饮酒、倩女幽魂里王祖贤飞扬着发丝飘然远去、东邪西毒里张曼玉捻着花儿哀怨地俯在窗前这些经典镜头一起,辉映着已经远去的香港武侠电影的90年代。
1
津津有味地看完魔教教主,武打招式和五毛钱特效都会过期,对李连杰耍帅也早没了感觉,倒是片中英气逼人的张敏,古灵精怪的小昭邱淑贞,以及初出茅庐的黎姿,隔着屏幕和20多年的时间,还是有那种让人生妒的美:妈蛋,人家怎么就能长得那么好看。
尤其是张敏,算得上眉目如画的典型,在美女如云的当时独得一份大气,古装扮相甚是惊艳,“魔教教主”从武当山飞身远去,回眸丢给李连杰一句:张无忌,你还欠我一件事。
结果当时这个戏赔了钱,没钱拍下部,张无忌欠敏敏郡主的那件事,一直到今天,也未曾兑现。
拿今天的眼光来看,90年代的武侠片多数粗糙,打打杀杀都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层面,但武侠世界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是抽象的,从不曾存在于现实之中。
江山美人,快意恩仇,是后世的人们对古典中国的朦胧幻想,正是借着90年代香港电影的武侠片风潮,这层幻想才得以具象化,于是沧海一声笑,在东方影像世界里生出一个江湖来,现实世界中难以寻觅的超脱和畅快,这才有了寄托之地,而美出各自风格的佳人们,是这个江湖梦里最温柔的部分。
东方不败的凛冽,聂小倩的飘渺,金镶玉的娇俏,紫霞仙子的灵动,白蛇的妩媚和青蛇的天真……随便在脑海里揪出几个片段,那些别致的美丽都会浮现在眼前,远不是今天的蛇精脸们可以比的。
2
看着港片长大的那代人,大都有个武侠的梦。小时候作文老师让写“我的梦想”,老实孩子会写科学家、警察、军人,入戏太深的小男孩会写,骑马仗剑浪迹天涯,小女孩呢,大约也都曾有过追随郎君塞外牧羊的美梦。
这个梦有多深远呢,小时候削铅笔的小刀上,很多人都会歪歪扭扭地刻上“小李飞刀”几个字,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的主题曲叫只记今朝笑,有网友给这个歌的评论是:我入坟墓的时候,儿啊,放这首歌送给我,你老爸一生永远在做江湖梦。
有了这个群众基础,就一点都不奇怪“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怎么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刷爆互联网时代的群体记忆了。
大家为什么喜欢郭襄,喜欢风陵渡口,想想未谙世事之际,猛地接触武侠世界,可不就是十六岁时的郭襄在风陵渡口第一次听到杨过名字的那般憧憬和崇拜嘛。
相比电影,后来的TVB电视剧进一步巩固和扩张了那依靠我们的想象力才得以实现的江湖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杨过和张无忌,在后来的互联网时代,不同代系的拥趸们会因为李若彤和刘亦菲哪个更像小龙女而一轮一轮地撕逼,受不了张纪中版的金庸迷在大胡子密集改编的那几年,恨不能天天给剧组寄刀片儿。
最近新版射雕英雄传热播,90后们已经开始手撕00后们脑残,果真是一代看不上一代,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从前。
3
中国人为什么会迷恋武侠?而且历久弥新、经久不衰?这个逻辑和我们迷恋孙悟空是一致的。中国社会历来强调的是压抑、隐忍,克制欲望到了病态的地步。
中国人压抑的精神世界在武侠世界里得到了现实世界中从没有过的释放,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同样是个武侠迷的李安这么说过他喜欢武侠的理由:我爱它,因为它是我们中国压抑社会的一种幻想、一种潜意识的抒发、一种情绪的逃避。虽然是个虚幻的中国,却是一个真实情感的中国。
但是以细腻和窥探人心见长的李安自然看不上此前武侠电影的粗糙和不登台面,于是在2000年的时候,卧虎藏龙横空出世,武侠电影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耀。
卧虎藏龙剧照
遗憾的是,那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荣耀。
在之后疯狂碾过的时代车轮下,好好拍电影成了一件难事,疯狂捞钱才是王道,谁还去关照什么精神世界呢?
可是不关照精神世界也就罢了,我们也再看不到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张敏、朱茵、邱淑贞、蓝洁瑛这样各有风姿的古装美人,萨代之的是满屏的一字眉和锥子脸。
面瘫当道,造假成风,抠图剧也能让一众追随者们高潮,古装剧已经成了影视行业的重灾区,哪里还有什么让人心驰神往的武侠世界?
你以为整容刀和玻尿酸毁掉的只是武侠世界?最近,连春节期间上映的乡村爱情都传出了整容风波,当象牙山的大婶子们都开始以尖下巴为美,刘能和赵四都开始研究起美图秀秀,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着实走进了彻底的崩溃。
文/ 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