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称格力错过银隆是一大遗憾 个人坚定继续造车 ■本报记者 贾丽 目前机器人减速器、驱动器还是依赖于别人的,大部分是靠买别人的核心部件组装而成的,如果中国进入这样的智能装备时代,我认为会是被社会,甚至被世界淘汰的。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携格力电器的六轴机器人在智能装备论坛上登台亮相,她依旧不吝言词地表达着她的看法:我不评价别人几百亿收购的产权。一个企业是小偷,永远都是小偷,不可能当领导,逐利而行,这不是中国制造业。我们必须走自主创造的道路。 格力和美的位居中国白电产业的两大巨头,在空调产业一直被外界视为是冤家,双方曾多次被曝出因知识产权、挖角等事件对簿公堂。在进入智能制造产业领域时,两家巨头也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方式。 美的在过去一年以连续收购方式,吸纳了大量国际资源和渠道。去年,美的集团以292亿元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库卡是全球著名的机器人公司。而格力则宣称要靠自主研发,进入这一领域。 格力电器十四年前就开始对生产车间进行机器换人改造。也是在董明珠掌舵时期,格力电器正式宣布进军智能装备,并制定出了3年至5年实现无人车间的自动化发展规划。两年前,智能装备制造事业部也正式独立。此后格力宣布大规模兴建智能装备产业圈。 2017年,是格力向智能制造跨越的关键一年。董明珠表示:格力走入自动化装备领域已经4年了,我们在机器人、工业化的自动化、检测等每个领域都深入探索。我们也引来了巨大的挑战,手下人曾经跟我讲,我们快一点,快速实现智能装备的大。如果我们加快速度,唯一的选择就是买别人核心部件。我说我们宁可慢,也要实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她透露,格力电器到目前为止有8000多个技术开发人员。到2016年底,格力外销设备产值超过了10亿元。我们现在缺的是技术,现在我们推广和流行的是走出国外买买买,我相信没有人说你买来的是先进的技术。我们输出的是中国的人才,世界上到中国买我们的技术,输出的将是中国的技术。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而格力对银隆的收购及董明珠对银隆的入股,无疑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此次董明珠也正式回应了对银隆的收购。她认为,格力没收购成功,是一大遗憾。银隆的技术是中国制造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没有收购成功是格力的损失。但我未来依然会支持银隆。 新能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我们自豪地说,新能源的发展在国际上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没有哪个国家的技术,现在已经领先,这恰恰是我们供给侧改革需要的。董明珠说。 对于喜欢弯道超车的人,董明珠认为,今天的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应该有这个胆量和信心,与全世界的竞争者在同一起跑线上奔跑,更应该以自己的实力服务中国的同时服务世界。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4 22:06 , Processed in 0.0457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