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生活久了,几乎已经没有现金概念,甚至连卡都很少掏。原本以为这是中产阶级的新消费习惯,后来发现新科技的能量根本不局限于任何群体。它是横扫的。 时值两会,真正的社会问题总会被人提及。 至少有三位代表委员提交了建议和提案,呼吁中国全面进入无现金社会。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他提交提案积极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建议以互联网+政务为切入点,让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深入老百姓生活的嘲率先实现无现金。 再如,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公交车司机虞纯,提交关于全面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的建议,呼吁让老年人、生活在中西部地区的人都能享受到无现金生活的好处,走完中国迈向无现金大国的最后一公里。 再如,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提交关于开通医保网上在线支付功能的建议,提议医保福利应与移动支付全面打通,推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全面实现无现金,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 说起来,其实这不是个小事。 钞票 人类用钞票的历史久矣。作为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中国在宋代就出现了交子,可以说使用习惯已有千年。 这几年,扫码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日常,但手机完全取代钱包,还是做不到。 彻底打破这个习惯要多久?支付宝说,五年。前不久,这个实名用户超过4.5亿的支付巨头上线收钱码功能,所有人,只要有一部几百块钱的廉价智能手机,甚至无需安装程序,就可以用手机收钱,提现还免费。最受益的人群,正是虞纯说的最后一公里。 在更多不为人所知的场所,比如在郑州公交系统点钞间,每天都有上百人清点全市6300多台无人售票公交车的收入,不仅要把金额准确数出来,还要把纸币抚平、码齐,纸币以旧币居多,清点过程粉尘弥漫。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梦想,对这些姑娘们而言恐怕是梦魇。 开了28年公交车的老司机虞纯不用点钞票,但她的烦恼是,投币箱里常被发现各种游戏币,这意味着当月工资又要被扣钱了。 副作用 说起来这个问题其实困扰着全世界。关于现金的原罪,美国连线(Wired)杂志记者David Wolfman还专门写了一本叫无现金时代的经济学的书。 书写的很有意思,尤其是里面的数字。别嫌枯燥,有故事有干货的数字是有灵性的。 细菌。中等浓度的流感簿可以在现金上存活3天。在人类经历的数场瘟疫中,现金很可能扮演过极不光彩的角色。 社会成本。纸质现金通常只有3年寿命。2005年,美国花在现金管理方面的费用就高达1100亿美元。2007年,欧洲3600亿欧元的现金交易成本为500亿欧元,这还不算ATM、运钞车、夜间保险箱和点钞机的成本。如果将纸币体系转变为完全的数字化货币体系,各国可以节省年GDP的1%。 社会治安。在日本,发放养老金的当天,会有成千上万的警察被部署在全国各地的ATM周围,防止老年人在阮时被抢劫或被骗。在美国,如果银行和各大公共场所没有抢劫,每年能省下近1500亿美元,这数字是美国教育部年预算的3倍。 税收黑洞。在意大利,账外交易每年从政府手中抢走1000亿欧元,这一数字相当于该国GDP的20%;在希腊,这一数字超过了27%。 谁最支持现金?书里发现,贪官、毒贩和洗钱者在其中最为活跃。其中原因,不言自明,只有通过现金交易,才能做到难追溯、难定位。 David总结说,现金是穷人的敌人,他们钻不了什么空子,却承受着现金带来的所有弊端。 反对声 也不乏捍卫现金者。比如最直接的就是……印钞厂。中国印钞造币微信公众号就认为,城乡之间、长幼之间的鸿沟仍不足以填平,现阶段线下,移动支付难以对日常经济活动实现全方位覆盖。 距离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起码还有一两百年时间。这是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掌门人曹德旺的判断。他认为,货币作为产与销的媒介,在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甚至人员素质都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有序流转的最好办法,是什么介质都可以用。你一下子全部改成用电子货币可以啊,你可以让我去学一下,我条件也行,或秘书帮我代办也可以,但是还有那些农民怎么办? 曹德旺的质疑不无道理。这让人想起几年前,铁路系统推行网上购票后引起的争议,农民工不会用电脑抢票,成为新技术的弃儿。如今,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但已大为好转。 其实,对新技术、新事物的犹疑、甚至反对,历史长河中一直在不断上演。汽车刚在欧洲出现时,英国专门出台红旗法案,规定车速最高不能超过6.4公里每小时,车前还必须有人摇旗做引导。两百年后,这一法案已然是拍案奇闻。 所以,在历史大潮来临时,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潮流。而选择站在哪边,是非常重要的事。 对于眼下致力于推广无现金社会的主体,他们需要进一步证明,无现金的生活更简单、更方便、更安全,以及更公平,因为在无现金的社会里,如果穷人、老人因此被孤立、被甩在其外,那就不是值得追求的好的社会。 未来 无论有多乐观,无现金社会也不是随时就会出现的。就如同,汽车出现之初,大家不认为它可以替代马车。但现在的问题是,现金的作用似乎真的越来越弱。 比如2016年,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非现金交易达6169亿美元,而2010年这一数字才只有600亿美元左右。 在非现金交易方面,中国其实走在很前面。个体的感受是, 在北上广深杭等城市,现金存在感越来越弱。印象中,最近几个月所见,只有一部分出租司机固执的只收现金。 而在去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各国首脑一致通过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里,也明确指出,在可行条件下政府机构向消费者和小型企业做出大额经常性支付应数字化,也鼓励加强各盈利、非盈利组织的经常性支出非现金化。 中国特色的无现金路径正在逐渐形成。英国金融时报为此发过一篇观察分析文,题目就是移动支付普及,中国跳过信用卡走向无现金社会。 除了废钞,各国央行还在纷纷研发数字货币。在这方面,中国的央行也走在了世界前面。今年2月,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经在该平台试运行,央行旗下的数字货币研究所也正式挂牌。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央行很可能成为首个发行数字货币并开展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 未来已来啊朋友们。 现实 想起前不久,路过国贸CBD,不远处是Burberry、LV,十字路口上,有一个男人穿着军大衣在卖烤地瓜。说起来意境有点美,那天正好飘着雪花,人群行色匆匆,小摊自己点起的昏黄灯光下,我看到他魁梧的身旁,挂着一个收款的二维码。 文/梁惠君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5 05:48 , Processed in 0.0459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