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博闻录专访: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
<
>
腾讯财经 李思谊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时,传统汽车工业和互联网去造车公司,谁将成为汽车领域的主流?3月24日,2017亚洲博鳌论坛期间,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接受腾讯财经专访时称,互联网+汽车还是汽车+互联网,我坚持产品首先还是汽车。 问题一: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智能化和电动化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汽车行业涌现出了向乐视汽车、蔚来汽车和FMC这样的新创造车公司。 乐视创始人兼董事长贾跃亭曾表示,乐视汽车要打造全球化的互联电动智能共享交通生态系统,努力让乐视成为百年一遇的传统汽车大变革时代里的引领者。 曾庆洪表示,他曾参观乐视汽车和蔚来汽车。他们有做汽车的这个胆量,我非常佩服他们。但是互联网跟传统汽车怎么结合?他表示,必须考虑实体经济跟虚拟经济如何结合,而非颠覆、构成威胁。 他认为,互联网+汽车还是汽车+互联网,我坚持首先产品还是汽车。 传统汽车具有自己的优势,但作为互联网,他们有网络和软件方面的优势,如果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能够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的话,我相信给我们的顾客、给社会将做出更好的贡献。 问题二: 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结构的过剩 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有行业人士曾向腾讯财经表示,2017年,汽车行业去产能将成为重点。 此前,有说法称,中国存在比较明显的汽车产业结构性过剩问题,整车生产能力及在建产能已达3700万辆,超过了可预见的汽车消费增长。 国家提倡三去一补一降,重点在钢铁和水泥。曾庆洪表示,汽车行业截止目前未提出产能过剩。但汽车行业的关键是结构的问题,包括产品的结构、能源的结构,混合动力、插电式、纯电动,以后可能还有燃料电池,产品结构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他认为,基础设施、成本、服务跟得上去,就是新的市齿额。广汽集团的产能利用率为130%,没有任何剩余;有的厂家可能产品没有满足市场,就会有剩余。曾庆洪称,竞争是必然存在的,如此才会有优胜劣汰的存在。 问题三:广汽集团2016年销量的基础 广汽集团在2016年总销量达165万辆,实现27%的高速增长。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在曾庆洪看来,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基于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长的客观原因,中国汽车市场在2016年的销量超过2800万辆,同比增长为13%,尤其是1.6L排量及以下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刺激,使得整体汽车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个产品能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包括品质、品牌、服务和性价比,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广汽集团发展宗旨不会求量,关键是报纸品牌和品质。 问题四:品质和品牌是本土品牌致胜的两大法宝 就广汽集团旗下本土品牌传祺为例,在广汽集团公布的产销快报中,广汽传祺在2016年的销量达到 ,增长率高达90%。广汽传祺于2017年1月底特律车展上,首发了SUV车型传祺GS7,这是为数不多的在国外车展上进行全球首发的本土品牌车型。 曾庆洪称,广汽传祺从2010年第一款产品下线,就考虑其品质能够跟合资品牌和其他行业企业相竞争,因此在产品的零部件配套方面,采用的都是最好品质的。同时,品牌和服务要使得消费者放心。曾庆洪讲述了管理广汽传祺的亲身经历:当广汽传祺的高管每年年初制定当年销量目标时,他都会将高官们制定的目标调低,以保证质量。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几年本土品牌的繁盛,大多依靠SUV,尤其是紧凑型SUV等细分领域的繁荣。空间大,质量好,这是中国消费者可能消费的概念。曾庆洪称,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SUV,尤其是7座SUV,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问题五: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5年的超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旺盛虚火。新能源汽车骗补核查和行政处罚在2016年陆续公布,但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火爆,增速维持50%以上。 中国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目标。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500万辆看似非常多,以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预计3000万辆的销量估算,5年间中国汽车市场的累计销量为1.5亿辆来看,500万辆仅占到3.3%。曾庆洪表示。 在曾庆洪看来,要实现以上目标,包括标准的制定、政策的制定、使用环境测试、配套设置等问题都需要解决。节能汽车应该是一个方向,包括智能汽车。曾庆洪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满信心。 他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但关键是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成本和配套设施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曾庆洪如是说。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6 11:28 , Processed in 0.0457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