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效果立竿见影,成交量出现明显回落。不过,在楼市政策加码背景下,土地市场仍然火热。据报道,3月30日,南京楼市双限升级之后的首场网络土地拍卖会落下帷幕,场面火爆,1分钟内就经历30轮报价,6幅含有住宅性质的地块全部被开发商拍至最高限价。同时,北京、广州等地也进行了土地拍卖,房企拿地热情不减。 有网民表示,楼市重拳未能挡住土地市场成交火热,表面看是开发商积极入市,致使市炒多未来楼市,实际上则警示,土地市场调控不能放松。 火热下的冷思考 鉴于地价与房价相互影响的属性,网民普遍担忧,土地市场过热,最终将影响一系列房价调控措施的效果。 网民秦左表示,土地市场与楼市之间存在互动效应,而土地市场的最新动向可能会给楼市传导非理性信号。作为稀缺资源,土地市场火热必然会提升市场预期。 因此,土地市场供需调控势在必行。有网民认为,土地市场需要回归理性平稳。对土地市场供需的调控,有利于稳定地价和房价,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呼吁建立长效机制 网民呼吁建立长效机制,维持土地市场稳定,促进房产市场降发展。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科学干预土地市场,实现抑制土地投机、维护土地市场稳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长远大计。 网民观天下建议,提高利率、收缩房地产信贷规模,提高房地产开发成本,使房企获得资金渠道收窄,从而促使土地市场走向理性发展。 网民李佩珈则认为,高库存和高房价并存、结构性过剩和局部性短缺并存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调控面临的主要矛盾,根源还在于经济发展有过度依赖于房地产业倾向,且对房地产过度投资行为约束不够。未来,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核心是需要坚定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的决心,真正把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放在首位,更加注重通过房地产税等立法手段减少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 也有网民建议,要明确土地税费标准,使土地税费体制透明高效。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全国大力推广和采用招标拍卖出让方式。 网民哈再孜表示,要继续严密监控土地市场,严管土地市场中介组织,规范土地市场交易程序。 (记者 于璐 整理)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6 16:20 , Processed in 0.0431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