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2017 中国(深圳)IT 领袖峰会在深圳五洲宾馆开幕,包括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在内的一众IT 大佬们,被议程表上标注的开幕式主持人——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放了鸽子。不过大佬们并未流露失望,因为他们头一天已经从新闻中获知,许勤即将离开深圳,赴任河北省委副书记。 其实在开幕式之前,许勤已经与大佬们见过面。对于这个由自己力主引进的常设性科技盛会和诸多老朋友,他倾注了感情。峰会组委会执行主席、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席吴鹰透露:他昨天深夜从河北飞回深圳,早上和我们吃饭,开会前拍了合照,企业家和政府的亲情就在这! 当天下午,另一场道别在深圳市民中心礼堂举行。在组织部门宣布深圳市委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许勤回顾在深圳期间的工作时说,9 年来,深圳实现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历史跨越,走出了新常态下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新路子,率先实现了发展动力的转换……这9 年是我人生经历中最为难忘、最为充实、最为宝贵的一段美好时光。 这段显然经过组织审定、由许勤亲口说出的话,既是他对深圳这座城市的道白,也堪称他9 年深圳任职作为的概括。讲话的背后,深圳质量、全面发展、动力转换等关键词跃然而出,或许正是许勤被擢拔至更重要岗位的最佳注脚。 长跑健将 2010年6月5日傍晚6 点,深圳市民中心B区多功能厅,一场迟来的记者见面会,许勤作为新一任深圳市长走向前台。没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甚至语调语气都全程如一,让一些期待见识个性官员的记者不免乏味。但一组组精准的经济数字和政策条文脱口而出,还是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祖籍江苏连云港的许勤,2008年4月来到深圳,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身份,挂职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分管发展改革、科技等工作。在此之前的长达21 年里,许勤一直在国家发改委(计委)工作,从普通科员做到副处长、处长,直至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司长。从政之前,许勤1987 年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光电专业毕业,2004 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北京理工大学的白廷柱教授是许勤的研究生同班同学,他曾对媒体回忆,许勤爱好长跑,一直是学校长跑队队员,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的学生运动会,大多数人喜欢球类项目,而许勤每天早上坚持跑步,一圈接着一圈,雷打不动。许勤的研究生辅导员魏平认为,这正是许勤个性的体现,长跑最需要毅力,他是个不乏毅力的人。 其实,长跑不仅需要毅力,还需要心平气顺,最怕打乱节奏,快冲快跑。21年部委工作经历,已经证明了许勤是个沉得住气的人,来到深圳后,更大的考验在等着他。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令典型外向型经济的深圳遭受了巨大冲击,大量制造业企业经营困难,持续繁盛多年的华强北呈现前所未有的凋敝之象。翌年,市长许宗衡因腐败落马,改革之城蒙上了一层阴影。与此同时,时任深圳市副市长唐杰曾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忆及,深圳还面临土地空间、能源资源、城市人口、环境承载力四个难以为继的局面,如何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是摆在深圳主政者面前的迫切任务。 本届政府受命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是在一个关键转型时期产生的新一届政府。许勤对自己的挑战和使命有着清醒的认识。为此,在上任伊始,主持制订深圳市十二五规划时,他和同事们主动将GDP预期增速下调为10%,突出转型的决心,突出两大转变,将从深圳速度转为深圳质量,从经济快速前行转为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 事实上,按照深圳的条件,即便在当时条件下,追求更快的速度也并非难事,比如不主动淘汰高耗能企业,还可采取投资拉动措施。但深圳没有走上这样一条许多其他地方都在行走的路,而是选择了苦练内功,刮骨疗毒。在许勤担任市长以来的7年里,深圳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大学、医院和科研团队…… 这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让深圳从难以持续的冲刺跑转向心平气顺的匀速跑,为深圳摆脱迷茫、重拾冲劲赢得了机会。 就在宣布许勤调任河北的同一天,中央还宣布了建设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外界普遍认为,许勤将在雄安新区的建设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千年大计当然非短期之功,选中许勤,或许与他的长跑思维不无关系。 新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许勤4月4日赴雄安新区安新县调研 科创市长 位于深圳龙岗和南山区的柔宇科技,是全球柔性显示领域的一家独角兽领军企业,许勤去考察过多次。其创始人刘自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许勤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对科技产业的熟知、远见,和平易近人、谦虚的态度。许市长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是对深圳最大的贡献之一。刘自鸿说。 人民日报主任编辑、人民网深圳频道总编辑吕绍刚曾经多次采访过许勤,在他的印象中,许勤低调、务实、勤政,是典型的理工科专家型官员。特别是创新发展话题,他明显更愿意,也更善于与人分享。吕绍刚告诉第一财经,有一次面谈,许勤说:虽然我也算比较懂科技的,但深圳好多年轻人和企业做出的东西,常常让我也觉得意外,眼前一亮。这是深圳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你有空,也可以多去看看。 的确,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出身的许勤,甫一到深,就带来了一股强劲的科技风,9 年下来,其在推动深圳科技创新上的作为,也为自己赢得了科创市长的美誉。深圳土地资源有限,只有不到2000 平方公里,水、气、油等资源基本依赖外部供给,市场外向型程度高,要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唯有创新、创新、再创新,以创新打破要素成本的制约,以创新提升发展质量,以创新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5 年,在接受瞭望杂志采访时,许勤如此阐述他把科技创新作为施政重点的原因。 挂职深圳后,在许勤的推动下,深圳成为了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第一个创新型试点,并出台了三大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创新之都,深圳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2016 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是许勤作为深圳市市长的最后一份施政总结显示,当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4.1%——单就这一指标而言,堪比韩国、以色列。 此外,深圳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210家,累计达1493 家。新组建神经科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23 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约50%,占全国一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加值增长10.6%。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13 家,累计达8037 家。 在位于深圳柔宇科技总部,一名员工展示柔性传感透明键盘 深圳缺乏大学和科研院所,这一先天不足也逼迫许勤带领深圳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主要依托企业搞创新的新路。曾经担任深圳市科协主席的周路明,对此十分了解。他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举例说,华大基因和光启研究院就是在这一思路下引到深圳的,许勤在它们的引进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华大基因最初来的时候,本来是中科院的团队,是体制内的国家队,但(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觉得束缚太大,包括人员招聘、薪酬体制、科研规划、资金使用,不是按照源头创新及其产业化的规律来运行。深圳的市场环境比较好,他愿意做一个民办的体制,深圳也能够接受。以前民办科研机构和中科院竞争国家资源配置受到很大限制,但是深圳开了这个口子,民营科研机构跟国有的一样支持,而且支持的力度很大,华大基因作为深圳源头创新新体制的第一例,充分释放了活力。光启是从国外引进的,也体现了类似的创新性、灵活性。周路明说。 如今,深圳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呈现出6个90%的鲜明特征: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者、组织者和风险承担者,培育出3 万多家创新型企业集群。 中央提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7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在这方面,许勤在深圳9 年的探索,可谓极佳的经验积累。 深圳质量提出者 如果说科技创新尚属集各方智慧与能力的显学,深圳质量的提出,则堪称许勤个人在深圳发展上的重要理论贡献。对此,官方正式表态亦不吝赞赏——3 个月前的1月1日,在宣布许勤担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深圳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时任广东省委组织部长李玉妹代表省委讲话称,许勤有宏观视野和战略眼光,在深圳速度基础上提出了深圳质量、深圳标准理念,确立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工作思路。 深圳质量正是许勤升任深圳市市长的2010年提出的,那一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这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首次提出了要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跨越。在201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许勤对深圳质量作了进一步的解读:创造深圳质量,就是坚持以质取胜、追求更高的物质文明;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更高的社会文明;就是坚持文化强市,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就是坚持内涵发展,追求更高的城市文明;就是坚持低碳理念,追求更高的生态文明。 2016 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字,体现了深圳质量战略的成果:GDP 增速逆势上扬,初步核算数19492.6 亿元,同比增长9%;辖区公共财政收入7901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36 亿元,增长15%,四年翻了一番多;资源能源消耗低中再降,预计万元GDP 能耗、水耗分别再下降4.1%和8.9%;PM2.5平均浓度27 微克/立方米,下降10%,继续处于国内城市领先水平,空气优良天数提高至354 天,居内地城市最优水平,实现了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双提升……在供给侧改革成为举国要务的语境下,深圳的供给侧改革交上了一份耀眼的答卷。 时针拨回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视察,目的地深圳前海。视察过程中,他对包括许勤在内的陪同人员表示,(前海)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吃螃蟹。有人评价,作为常吃螃蟹市长的许勤,可能是最懂上面的地方官。也有人说,与其说是最懂,不如说是最会贯彻,而且不是被动的依葫芦画瓢式贯彻,而是带着因地制宜的思考。年届而立的深圳特区,一度让外界生出不行了的错觉,回头来看,这几年深圳的改革探索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在实践和理念上均有重大进步。这些,不能说主要是许勤或其他深圳主政者的功劳,但也与这位在深9年、任市长7年,头发稀少、风格低调的专家型官员是分不开的。 而深圳9年于许勤的河北任职,意义不言而喻。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8 06:56 , Processed in 0.18155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