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腾讯视频,观看人民的名义 本文有少许剧透!慎看!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杨偲婷 人民的名义剧照 采访张志坚,有时候已经会条件反射似的脱口而出直呼其为育良书记,他听了也高兴,呵呵笑起来,这样的好戏和好角色,对于张志坚这样的演员,也是好多年才等来一部。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董建昌,血色湘西中饰演麻大拐,到义者无敌中的宋哲元,或者洪流中的苏剑奇、毒刺中的于盛龙,张志坚的履历里,多的是主旋律和战争题材的戏,他有革命家庭出身的根正苗红,眉宇间也自带一股正气。 张志坚出身于文艺家庭,父亲早年是新四军抗大苏北第八分校的学员,后来在新四军军部文工团工作。从小的耳濡目染,也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不少官员。尤其对文质彬彬的官员有不少观察和见识。 这不是张志坚第一次涉足反腐题材的电视剧。2003年,他参演的飓风是一部由最高检察院女检察官亲手写就剧本的电视剧。而就在即将播出前夕,新的规定出台,从此央视黄金档不能再播出涉案题材电视剧。因为赶上了一趟题材类型的末班车张志坚记忆犹深,当人民的名义找到他的时候,他有种格外的高兴。 人民的名义迅速走红,是他没想到的,关于网络上年轻人看待这部戏的新鲜方式,P表情包或者组CP这种事,62岁的张志坚说他并不关心。但他确实发现自己多了些年轻人的粉丝。我不太关心网络上的玩法,但我相信那些附加的娱乐性的东西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样一部剧走红传递的价值观。 对话 一开始导演让演祁同伟,最想演的是李达康 张志坚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书记高育良 澎湃新闻: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是近年比较少见的作品。遇到这个项目是在怎样的机缘下? 张志坚:我接触到这个戏是导演筹备两个月后,李路和我一样是南京人,二十多年前他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江苏台的时候我们匆匆见过一面。这次他给我打了个电话,说希望北京见个面。当时在剧组见到我之后他就特别兴奋,一会说让我演这个一会说让我演那个。可能我当时去见他的状态看起还还比较年轻,他一开始让我演祁同伟,还跟我说了好多祁同伟这个角色的特点。第二天打电话来说他冲动了,祁同伟是高育良的学生,还是太年轻了。 澎湃新闻:这部戏每个角色都很有意思,如果让您自己选的话你最想演谁呢? 张志坚:我看剧本的时候角色还没定,看下来我就觉得李达康和高育良这两个角色都是比较符合我的。可能一开始我还更倾向李达康。因为我一直演军人,留了十几年寸头,也比较符合李达康干练、改革派的作风。后来定了是高育良,到剧组吹了个大背头,年龄感一下就上去了。化妆师那时候提醒我和张丰毅,说我们有自己的白头发都有意留着,所以大家看到现在两鬓的白发基本是我自己的。 人民的名义剧照 澎湃新闻:为这个角色做了哪些准备呢? 张志坚:服装大多都是我自己的。我生活中没那么老气的衣服,还专门和太太去逛商场。剧中现在常穿的一件干部服,就是在商炒到的。我一试,我太太就知道这不是我生活里要穿的,就问我要出去拍戏吗?那个是羊绒加薄棉的面料,很符合人物的身份,质感很好,价格也不便宜,七八千块,我就拿下了。还有眼镜,其实剧组给我准备了七八副备选,但毕竟经费有限,高育良是个学者型的官员,眼镜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有些好的眼镜又有明显的logo,我也是选了很久,后来自己添置了一副比较贵的。 澎湃新闻:官员作派上有去找一些参考吗? 张志坚:我父亲是一个老革命,从小也会因为这个关系接触到很多官员,怎么说都有一些耳濡目染。包括那时候演人间正道是沧桑也是得益于从小听了很多父亲的战友说国共两党打仗的故事。有这种感觉。 其实官员并没有特定的样子,每个官员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怎么上来的?是农民?还是攀关系?不同的成长作派都不同。官员只是有一个大致的表面轮廓,但并没办法说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官员。 高育良是有理想主义的 澎湃新闻:看到这部剧的剧本第一反应是什么? 张志坚:看到剧本的第一反应是太好了,有十二三年没出现过这样的题材了。我对这个题材还是很敏感的,2003年,我在广州拍飓风,是一个最高检的女检察官自己写的本子,本来是2004年要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播出前夕出了条规定,飓风就成了政策出来前最后一部剧了,后来改到了深夜档播出。在后面十几年就没这个题材了。 这次一看到这个题材,我就很敏感的发现,这是一个很久不见的好戏。不只是题材,对这个剧本我就是非常喜欢,它的人物之好也是近年少见的。尤其头三集,各种案件层出不穷,人物也很丰富。 但是其实接下这个戏后,大家都很忐忑,对审查、投资都没底,大家都是奔着剧本好。 育良书记表情包 澎湃新闻:因为没底给拍摄带来一些困难吗? 张志坚:这部戏除了周梅森的剧本外,最大的功劳要归功于李路导演。其实中间有些不大不小的投资方,投资方多了,要求就多,其中有些目的不明确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导演也是下了决定,把一些不同心的资金都推掉了。 澎湃新闻:高育良是一个很具有多面性的人物。你怎么看待这个人物? 张志坚: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他的野心,到后面观众就会看到,他的同僚评价他是个贪天下的人,他是一个要绝对权力的人。但是他又深谙官场的规则,懂规矩,知道有些规矩破不了。 澎湃新闻:高育良从一个充满理想的高级知识分子官员,走向堕落。您怎么看待官员这种理想与道德的沦丧的过程? 张志坚:他曾抱有理想主义的。很多官员,不是单说青年时期,就是人到中年,也依然很有理想抱负,但一些人慢慢学会了顺势而为。高育良是有抱负的,但从高校出来后到官场,慢慢发现很多身不由己。他也是真心希望他的学生都是好样的,但是又怕学生会对自己不利。 澎湃新闻:这个角色其实到剧情后期是有反转的,这样的一种角色塑造,对你来说挑战大吗? 张志坚:这个角色对我的挑战就是,我不想把他演成传统意义上的贪官,我也不知道周梅森和导演心目中的高育良是什么样,我心中的他是一步步形成的高育良。在拍的过程中我也和导演有交流,李路虽然年纪轻,但很了解官场,对其中规则都把握很透。 而且一个角色能附体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时间慢慢让这个角色长到我们身上。一开始还要摸索,到后来穿上干部服,就是这个角色,大概也得拍了十几二十天以后。每场戏的环境、对手、服化倒都会给予你不同的灵感。比如进了育良书记的家,才知道这个人物的生活。虽然原来也知道,但在实际的环境里,这么大的房子,怎么走路怎么说话,都是在这个空间里有了更具体的概念。在家里拍了十天,拍到三四天以后,就觉得非常熟悉了。 育良书记表情包 老戏骨们演戏舒服,从来不和小鲜肉对戏 澎湃新闻:如今该剧广受年轻人关注和喜爱。您之前有预想到这样的情况吗?您觉得这部作品对年轻观众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和价值是什么? 张志坚:我不太关注网络,也没想到这次居然有这么多年轻人会喜欢。最近经常收到年轻粉丝的消息,我自己也很意外。之前在北京还演了人民的名义的话剧,有个18岁的小孩,专门从英国飞回来看,还有好些年轻人连买三场,热情非常高。 对我来说,这个剧的意义在于价值观,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戏,让一家三代人可以毫无代沟坐在一起看一部剧,而且丝毫不用解释,这就是恒久的,我们永远会认可的东西。 澎湃新闻:除了价值观,观众看这部剧觉得很过瘾的一点,是因为看到那么多老戏骨飙戏,很酣畅淋漓。你自己演下来感觉如何? 张志坚:现在大家都说飙戏,其实根本没有飙戏,在话剧舞台上可能有飙这回事,可能今天没飙好我们明天还继续飙。但电视是一个一个镜头散着拍的,可能这边情绪刚上来,导演一声咔结束了,又换下一场了。如果说有飙戏,只存在观众的观感里和导演的剪辑台上。 澎湃新闻:但对手的演技即使在短镜头里也能感受得到,会互相增进表演吧? 张志坚:当然和这些演员对戏都是很享受的,因为大家的阅历、水平都差不多,对角色的把握和交流,演起来虽然不是飙戏,但是是舒服的。 我就从来不和小鲜肉对戏,给我看剧本我看到是和小鲜肉演的话我肯定推掉,给多少钱都不干。那就根本没法演。 澎湃新闻:陆毅在这部戏里算是比较鲜的了,怎么评价他的表演? 张志坚:陆毅已经表现很好了,很敬业,从来不迟到早退。我们这些老大哥们大家天天集体超时,他也就跟着我们超时赶工。说实话,他这个角色挺难演的,正面形象嘛,又是个检察官,限制也多,其实他在现尝挥很不错。但是和前辈们比起来,确实还差点火候,会显得单薄。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19 05:51 , Processed in 0.0458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