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科技金融外,区块链也成为论坛讨论的重点,作为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业界认为未来有望重塑金融业。 腾讯财经讯(郭亦非)任何一项文明的进步,都是在不断试错的基础上实现。互联网金融发生波折难以避免,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创新、阻碍进步。关键一点是,一定要控制好试错的成本,不能让它超出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 7月31日,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在第六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表示。 随着P2P网贷平台问题频出,今年4月,国务院牵头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P2P成为监管重点。受到互联网金融形象和信誉污名化影响,用金融科技来代替互联网金融渐成业内说法。 杨凯生批评了这种改名换姓的做法,指出要摒弃对新名词追崇的心理,不要一味追时髦赶风头,要看到事情的本质,只要从事金融业务,就要按照现行的金融从业规则办,要接受必要的金融监管。 如果还是在名词概念上兜圈子,不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也不利于控制和减少发展过程中的试错成本。 杨凯生称。 除了科技金融外,区块链也成为论坛讨论的重点,作为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业界认为未来有望重塑金融业。 在杨凯生看来,区块链确实有可能使互联网的功能从信息传递转化为价值传递,若实现转化,对金融生活乃至社会生活,将带来远比当下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更巨大的改变。 与此同时,杨凯生也担心对于区块链的认知再次陷入类似互联网金融的片面性误区,他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宣称区块链去中心化,是否或多或少存在既想从事金融活动,又不想接受金融监管的倾向? 尽管区块链技术从概率上看,发生篡改记录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如果发生了集团性的行为,尤其是在一些私有链中,是否有可能发生?。更重要的是,如果区块链当中一些交易的逻辑、规则,事先就存在有意无意的漏洞,那面临的安全性挑战仍然是巨大的。杨凯生表示。 杨凯生引用了美国IT研究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的报告,报告内容指出:一种区块链的狂热传染病已经侵入了金融服务行业,投资者在制定未来两年投资方案时,可能要允许区块链项目出现90%的失败率。 杨凯生称,自己并非否认区块链的重要性,更不是反对对区块链做进一步的探索,他希望在推动区块链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科学的认识,力戒浮躁,要坚持两分法,避免片面性。 今年2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及,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人民银行已经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已经专门成立了关于区块链的研发工作组。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5 13:05 , Processed in 0.3149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