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央行旗下媒体揭秘高利贷到底啥样 银行人士说话了

评论: 0|来自: 金融时报

摘要: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中小企业借钱难铤而走险 高利贷银魂不散 正 ...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中小企业借钱难铤而走险 高利贷银魂不散

正在加载...
< >

    最近,山东辱母杀人案的热点还未散去,人民的名义又火爆全国,真实的山东企业家苏银霞,虚构的大风厂老板蔡成功,都倒在高利贷之下。记者近日采访了西部某地圈内人士,试图窥探高利贷的真实生态状况。

    高利贷生态图

    这位W姓人士,非常熟悉西部某地的高利贷市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高利贷的几个基本信息:通行利率是多少———正常月息为2.5分或3分,高的可以达到6分、8分或月息10%;3分左右的款项一般周期是6个月,高的都比较短,不太会超过1个月,有的就是几天。

    什么能抵押———车(比二手车评估值低1万到2万元)、房(6折,要作他项权利登记,也不在乎借款人是不是只有1套房)、翡翠(3折)、古董字画(有专人看,3折)、手表(2折到3折)、黄金(比市价略低)。

    什么人在放款———个人放款者:老板自放占比30%左右,70%是资金贩子,前者一般是用自己的钱,后者则要向金主融资。贩子们一般会有1分到2分的抽成,如果有中间人介绍资金或业务,中间人还会拿走一部分。

    典当行:因为有抵押物,利息不会高过个人放款者,进入死当后变现了事。

    野担保公司:尤其是曾经遍布各地街头的野担保,在被彻底打击之前,一边向民间集资,一边高息向外放贷。

    小贷公司:通过手续费、财务顾问费等将高息隐藏起来。

    用什么手段收款———电话催收:一旦到期,平均每天会打3个到4个电话。

    上门找:敲门、坐在借款者家里,一坐就是一天。

    堵门:半夜用土堆堵住门(例如借款者拥有的饭店),或者强行制止开门营业。

    跟:全天24小时跟着,与借款者寸步不离,甚至同吃同住。

    控制:用借款者身份证开房,把借款者全天控制(不用自己身份证以避免犯非法拘禁罪)。

    打:(非常少,也不会太重)主要是语言侮辱。

    据了解,2010年后,已经很少出现拍裸照、不让吃饭等事。但在以前则有把借款者脱得只剩一条内裤挂在树上、冬天扔到水里用电棒打、用铁笼子把人装起来放到野地里。但在目前,大账靠哄、小账靠要,基本是共识。

    什么人在收款———除了放款者自己催收之后,近几年涌现出一些收款公司。但主体是社会闲人,年龄大都低于30岁,提成比例有行规:逾期1个到2个月的收20%、逾期6个月以上的收30%、逾期超过12个月的则可以拿到40%。

    什么人在借款———70%是正经在做生意的人;30%是在赌场上借给了企业法人中的赌棍。

    值得注意的是,正经借高利贷做生意的人,一般都是为了银行倒贷,没有人用这种钱来经营周转,更没有人用这种钱进行个人消费。

    对山东事件怎么看?

    只剩下17万元还是苦苦相逼,最大的可能是,这就是老大立的规矩,否则也不好向小弟们交待。至于月息10分高不高?西部某地被调查者的普遍说法是,如果是短短几天的‘倒贷’,肯定是按天算,不算特别过分,关键是没人逼你(企业家)借啊。

    倒贷是症结

    倒贷这个词,任何银行人和生意人都不会陌生。山东那位女企业家也是如此。

    W姓人士告诉笔者,绝大多数寻找高利贷的生意人,都是在银行有贷款,到期后一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企业;二是不愿意在银行失去信用。为了及时还本付息,才从民间借款。其普遍想法是,借入高利贷,眷完成银行还款;银行续贷之后,马上偿还,以救活自己的企业。

    市场上确实有一定比例是纯正的过桥,完成倒贷后顺利放款。但据W姓人士说,目前经济状况不好,银行压力很大,过桥比率正在降低,为了哄生意人,一般都说能放款;有的银行甚至把续贷批复拿给借款人看,以让其安心借入高利贷过桥,完成对银行的还款。其实,不少是根本就没打算放款,这样一弄,不但借款人死定了,借高利贷者也快疯了。

    至于倒贷失败的高利贷,就会让放贷人变得痛苦不堪:因为钱不是他自己的,必须追回来,本来几天的快生意,变成了谁也说不清的漫漫征途。发展到最后,许多放款者,即使面对看似风险最低的倒贷,也会在前一天失眠。

    但银行业内人士则不这样看。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不良贷款是终身责任制,一旦形成不良,客户经理就基本成了专职催收人员,账一天收不回来,就停发全部奖金甚至工资。压力根本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为了安全,连哄带骗也得让企业把钱还了!

    至于企业是否会不堪重负,这位客户经理表示:都觉得银行是‘雨天收伞’,但话说回来,如果企业确实不好了,银行还继续放款,银行的损失谁来认?银行的钱是不是老百姓的钱?

    对高利贷不能简单用情感判断代替一切

    高利贷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调查中记者听到一种观点:被广为同情的企业家,不要一会儿抱怨政策调整了,一会儿抱怨银行没良心,甚至不要仇恨高利贷,应该从自身上想办法。因为在经济环境、信贷政策甚至是高利贷等所有变量中,企业家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他自己。

    大企业家能否始终保持三省吾身?西部某地一位本土开发商,将楼盘盖到了各大片区,后期因房改政策变化及扩张过猛,陷入危机后借入高利贷,目前经营十分困难。他应该被同情吗?

    不应该。他的财务总监说:想想我们老板会什么呀?20年来,房子一盖好就卖光了,房子没盖好又卖光了,房子还没盖也卖光了,老板就膨胀了,觉得自己就是‘经营之神’,实际上不就是政策好、胆子大吗?

    据了解,这个老板最喜欢拿着某地地图给别人比划:我这个人就适合做生意,你看这个项目是我的、这个也是我的、那个还是我的。而如今他走到借高利贷的地步,怨谁呢?

    中型企业家能否对资金价格再敏感一些?

    某地一位做钢贸的朋友,在10年前大致赚到了8000万元。在高铁建设最快的时代,他持续以垫资形式向施工方供货。当银行发现钢贸行业隐患很大,集体停贷,此人一下就被压趴下了。无奈时他借入高利贷,以为这一波信贷政策调整只是短期行为,扛一扛就过去了,没想到一扛就是五六年,现在不但打光了几千万子弹,还欠了不少债。

    银行作为拥有信息优势的机构,对各行业的景气判断肯定是有研究能力的,一旦银行业发出了价格信号,企业家是不是应该变得敏感一些?

    此外,有一个群体也许有借鉴意义,就是资本市场上的被市场教育过的投资者。面对行情变化,他们普遍会设计几条线:一是补仓线;二是斩仓线;三是歇菜线。但这几条线都有一个根本,就是自己对大势的判断和手里的子弹,完全是出于自身实力作出的选择。

    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创新

    其实,无论是大中型企业的高管,还是那些准备进入商业战场的年轻人,如果想避免陷入资金困局(包括高利贷),唯一的办法就是时时检索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足够创新。

    有专家分析认为,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从情感上看是一个好事,鼓励每一个有志者追求自我实现,但落到实处,万众创新似乎比大众创业更好,因为创新才是创业的根本。企业在社会单元中存在的价值只有一条,即提供创新产品与创新服务,提高社会整体福利。

    但遗憾的是,在过往30年到40年时间里,中国享受着加入全球分工体系与农业人口转移的改革红利,并形成了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过渡,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生产什么都能卖掉,使得许多根本就不创新的东西和服务被生产出来了,结果酿成低劣产能严重过剩,历史大潮一旦转向,企业死一片。

    回到这些抱怨高利贷的传统中小企业,哪个老板敢拍着胸脯说市场误杀了我的企业,我的企业是最棒的?!

    调查结束时,两位采访对象的话比较引人深思。

    W姓人士表示:这一波下来,保守的人都活着,扩张太狠的老板离死都不远了。

    某资深银行人士表示:有时候,银行给企业放款,其实是害了企业。

    作者:雷和平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8 15:52 , Processed in 0.0495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