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文仲提到,新的互联网时代加剧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一家不遵守规则的小公司,发展可能会很快;相反,一家遵守规则的好公司,发展可能会慢。 腾讯财经讯 (周纯)中国已初具规模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接下来如何避免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之中,成为摆在监管面前的难题。 7月31日,在第六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中国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建议,金融机构不能按照名称来监管,因为变化太快,一定要按照金融业务的风险特质来进行监管。 范文仲举例称,不管是银行、信托、保险还是P2P、众筹,只要进行社会化的资金归集,就一定要牌照监管;不管是做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收益承诺,就一定要有承担损失的吸收能力,资本拨备要求要跟上;只要这些业务具有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的特点,就一定要有流动性的规则相适应。 此外,在他看来,所有的金融机构,只要扮演了重要的金融市场功能和中介功能,最好还要有恢复与处置计划,在成立之初就要考虑到,将来倒闭的后果和处理方式。 范文仲提到,新的互联网时代加剧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一家不遵守规则的小公司,发展可能会很快;相反,一家遵守规则的好公司,发展可能会慢。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有准入标准,否则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以P2P为例,目前不论是监管层,还是平台,都倾向于将P2P定位为金融信息中介,但在范文仲看来,这些资金撮合平台自己制定贷款利率,进行金融的风险定价,而风险定价正是金融的本质职能,因此必须要有专业化、合适的准入标准,而不能将之视为一个简单的中介。 他还建议,可以按照系统重要性的纬度来进行监管,对于一些结构简单的小机构新业务,监管可稍微宽松一些,让这些业务能够发展起来;一旦规模上升、客户增多,复杂度变高,监管的标准和强度一定要大幅上升,控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这样才能达到鼓励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的平衡。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4 19:31 , Processed in 0.208743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