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李先生创业遇深坑,注册公司遭商标代理公司忽悠,申请完45类商标又陷入“二次开发”的潜规则之中,最终不但花费高额资金注册“中国著名品牌”,还购买了虚构的“网络品牌”和“二维码商标”。 “本想建立自己的商标品牌,花费44万元却是一痴,我心里的苦有点说不出。”2017年2月发现自己受骗之后,冷静下来的小伙在报警的同时,向郑报融媒记者倾诉起自己一年半来的等待和愤怒。 ![]() 2万元注册商标接到“杭州”求购电话 2015年春,李先生在大学路开办酒吧并注册公司,他接到了河南中正商标事务所的电话,对方建议他增强品牌意识,而注册一个商标的价格为2000元,双方在二七万达星巴克见了面。 商标注册负责人闫某介绍,李先生想以地名为商标的可注册类别共45大项,经查证当时全类均无人申请,建议他立即注册其中10个与其从事行业有关的商标项,李先生与对方签订合同并付现金2万元。 一个月后,李先生发现手机出现“浙江杭州”的未接来电及“请回电”短信,对方自称杭州商标代理公司,因客户在当地公园开办的私人会所与李先生酒吧名字相同,因此委托他们购买李先生已注册的10个商标。 “这家会所准备入住大型商场,商场要求提供有效的注册商标证件,委托人想把45类商标全部注册了,申请时发现郑州注册了10个类别。”李先生说,对方称申请注册剩余的35个类别失败,原因是郑州这边的商标公司把其余的类别保护了起来,他们将出资几十万购买已注册的10个商标,并希望解除对剩余35个类别的保护。 花14万把商标和版权“彻底保护”起来 李先生拒绝了对方要求,对方不肯放弃当即提价,他再次拒绝并拨通了河南中正商标事务所电话,总监孙某称查证确实有人申请注册同一商标但未成功,并向他支招保护“彻底保护”品牌权益。 “好的名字都是无价的,既然前期投资了那么多广告,现在不但不能卖,最好把剩余35个都注册了。”孙经理建议他将45个线下实体商标全部注册,同时把商标的版权注册了,此外还要注册网络品牌和英文域名并建立网站。 孙经理介绍,版权注册费36500元,有效期100年。网络品牌33000元,有效期10年,网站建设8000元,维护5年,剩余35类商标70000元,有效期10年,一共147500元。 李先生为避免品牌被他人使用,通过手机银行分三次支付了这笔费用,“浙江杭州”手机号码再次来电时,李先生告诉对方“我把网络品牌和版权都注册了,我很喜欢这个商标,不会卖”,希望对方不要再打自己品牌的主意。 ![]() 再花8万元申请抢注“中国著名品牌” “我们直接花80万,申请速度比郑州快,还会首先被国家受理,拿到证书后你们再使用商标就是侵权。”“浙江杭州”来电态度坚决,不但称委托人多金有实力,还称“在河南省申请的只是基础商标,而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中国著名品牌’,可以跨省申请”。 “中国著名品牌”的出现让李先生感觉事态严重,他再一次拨通河南中正商标事务所的电话,商标注册负责人闫某将问题转给孙总监,孙总监确认“中国著名品牌”“是普通商标升级版本,即使没有基础45类商标,即使是在外瘦,如果真想用这个商标,也可以花85万元直接向国家商标局申请”。 “他们花的钱多,比我们提前得到商标,咱们前期花的钱就白费了。”孙总监建议申请“中国著名品牌”和对方抢时间,而因为李先生已申请过45个基础商标、版权和网络品牌,再申请“中国著名品牌”只需要花85000元,不但有效期有10年,每年只需再交2000元续展费,受理速度也比对方快。 李先生付款后认为“浙江杭州”方面已彻底失去获取同一品牌商标的机会,当即发去短信要求对方停止使用自己的商标,此时他已向河南中正商标事务所账户转账252500元。 “二维码商标”出现还得花21000元注册 2015年10月,李先生接到“山东青岛”短信:受人之托办理二维码商标,但因为您的跋扈我们的材料没有提交成功,目前处理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您开放二维码商标的保护,我们正常注册,第二种就是要向国家提交撤销保护的申请,这样我们还要向国家缴纳撤销保护的手续费,希望您能帮忙开放二维码商标的保护。 “山东青岛”来电称客户做珠宝、文玩及商贸生意,缴过了十几万元费用却办不来二维码商标很着急,李先生弄不清二维码商标的含义,当即联系河南中正商标事务所咨询。 “现在讲究‘互联网+’,很多企业、店铺信息可以通过二维码直接扫出来,企业信息出现在二维码上,可以增加公司的可信度。”孙经理介绍,二维码商标的注册费用跟普通商标一样,1800元一个类别,有效期10年,很多公司和个体都申请注册了二维码,此外因为利用二维码诈骗的比较多,申请注册二维码商标可以获得国家商标局的官方认证。 李先生同意注册与其经营有关的10几项二维码商标,并在公司内将21000元现金交给了业务员闫某,随后一周他持续收到来自“山东青岛”的希望放开二维码保护的短信,而他因为开车开会等情况未予理睬,对方最终停止来电骚扰。 想用“著名品牌”每年得续费8万元 2016年5月,李先生发现新注册的英文域名有效期仅1年且即将到期,这跟之前所说的有效期10年不符,孙经理回复“弄错了,很快就把时间续上,直接续成10年”。 6月,李先生接到自称国家商标局的来电,对方称已接到相关申请,但申请时间是2年而非10年,孙经理解释“授通没下来前是两年,下来后续八年是国家规定,没有问题”,但李先生当月却发现中国著名品牌证书有效期显示为一年,且在6月份就已过期,对此孙经理微信回复“中国著名品牌有效期是1年,按国家规定就是一年的有效期”。 “你们弄得太不合理,我花8万多申请著名品牌,有效期只有一年,难道以后我每年都要花8万多去续?”李先生说,花费44万度元只拿到几个不相干的域名和授理通知书,10年有效期先是变成2年,随后又变成了1年,这让他很是气愤。 随后,他咨询以地名和成语申请的两个品牌的45个全类商标是否正常,孙经理却回复一切都在正常申请当中,“但不能确定,最后能否拿到,是国家商标局的事”,还否认了中国著名品牌10年有效期的说法,以后想要用每年都得再续费8万多元。 ![]() 注册新商标遇上老套路又花了17万 李先生与河南中正商标事务所的恩怨不止集中在一个商标身上,2015年6月他通过该公司注册一成语为商标,孙总监回复45类全部都能注册,新商标“名字好,有寓意,眷注册”,他同意注册后遭遇老套路,先是给对方转去36000元版权费和30000元网络品牌费,为补齐两个商标的手续又打去26000元,最终他通过手机银行向对方账户打去173000元。 2016年12月,时间过去一年半,李先生仍未拿到两个商标的批复文件,却在朋友圈看到有关注册商标的文字“自申请日起,约2;6个月下发授理通知书,9;12月审核,审核通过,初审合格 ,进入公告期,没有通过下发驳回通知书”。 他觉得遭遇忽悠,代理公司早已知道答案,但微信询问孙总监时对方称地名谐音的商标和域名证书已下来,二维码商标又两个被驳回,成语谐音的商标已部分初审,其他的还在申请。 “地名谐音的实体商标不是因为其他公司注册了,而是被国家以绝对理由驳回,成语商标也被驳回了。”李先生说,绝对驳回的原因可能是申请的名字跟国家名太近似,商标法规定国家名、名人名字,以及政治性语言是禁止注册的。 遭遇“二次开发”连二维码都是假的 “他们挑选已经做过商标的客户,隔两三个月联系,谎称是其他商标公司的,通过高价购买或抢注手段让客户产生有人竞争的错觉。”另一家商标代理公司负责人认为李先生遭遇了“二次开发”潜规则,被连串虚假概念和虚高价格给欺骗了。 这名负责人介绍,版权分为美术作品著作权和计算机软件注册权,一般费用300元,有效期50年,这与河南中正商标事务所一个36500元和一个36000元的价格相差不止10倍。此外,没有网络品牌这种业务,只有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平台,还反问所谓网络品牌指什么,此外二维码商标是不存在的,国家商标注册分类里没有这一项,李先生申请到的二维码商标扫不出来。 “中国著名品牌做是可以做,但你的商标根本申请不下来,也不可能成著名品牌。”这名负责人说,著名品牌的办理费用是5500元,河南中正商标事务所一开始就知道李先生的商标会被驳回,还设法虚构出各种概念要求李先生注册,此外收取高于市场10倍的申请费用也是在欺诈客户。 李先生明白自己跳入了深坑之中,他想起“中国著名品牌”授理通知书下的公司是西安正大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杭州来电”和“青岛来电”则可能是对方刻意安排的托。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9 03:06 , Processed in 0.0475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