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时事要闻 查看内容

掀开四川自贡千年盐都的神秘面纱(图)

评论: 0|来自: 光明网

摘要: 原标题:掀开千年盐都的神秘面纱光明网讯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制盐已然代替了大多数手工生产方式。但在四川自贡,至今仍保留着千年的传统手工制盐。因有着悠久的井盐生产历史,自贡被冠以千年盐都&rd ...

原标题:掀开千年盐都的神秘面纱光明网讯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制盐已然代替了大多数手工生产方式。但在四川自贡,至今仍保留着千年的传统手工制盐。因有着悠久的井盐生产历史,自贡被冠以“千年盐都&rd

原标题:掀开千年盐都的神秘面纱

光明网讯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制盐已然代替了大多数手工生产方式。但在四川自贡,至今仍保留着千年的传统手工制盐。因有着悠久的井盐生产历史,自贡被冠以“千年盐都”的美誉。2000年以前,当地就以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通过汲卤、输卤到用铁锅进行煎盐,从而制作成成品盐。

13

4月25日,“推动振兴发展决胜全面械;;2017全国网络媒体自贡行”在四川启幕,光明网记者来到自贡市大安区阮家坝山,探访182岁的自贡燊海井。燊海井下凿成于1835年世界第一口超千米(1001.42米),这是即2017年初完成的距今50年的大修之后,“古老而崭新”的燊海井首次集中展现在媒体的镜头下。

13-1

13-2

还未到燊海井,远远就能看到高达18.4米的“天车”。天车是由几百根圆杉木连结,竹篾绳捆扎而成巨大的支架,竖于井口,用于提捞汲卤。

古时汲卤,动力来源是离天车不远的大车,大车带动天车链接的一根长11米的楠竹筒深入井中,竹筒底部设有活塞,能利用水压开关闭合。竹筒升起后,用铁钩钩开活塞,卤水倒入地簧桶中,再由工人挑到灶房倒入盐锅制盐。

13-3

燊海井最早以人力推动大车转动提捞卤水,需要8;12个工人,后来使用4头牛拉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的卷扬机代替了大车,镔铁筒代替了楠竹筒,钢绳替代了竹篾绳。

燊海井是土法生产井盐的“活化石”,用大铁锅土法熬制井盐,是自古传承下来的制盐技艺。走进灶房,蒸汽缭绕,气温比外面高不少,直径1.5米左右的大圆锅里的液体正在不停翻滚沸腾。这个大圆锅就是制盐的圆锅灶,又称为瓮笼灶。

13-4

记者了解到,制盐工艺共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是提清化净,将卤水排入圆锅中烧热后把黄豆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同煮,一边煮工人一边清理分离出的杂质以提高盐质,一锅卤水要经过七八个小时的熬煮,待水分干后结成盐晶体;其后过滤掉杂质、定型,下渣盐、铲盐,最后是淋盐、验盐,晒盐时间需要4;5天。

13-5

13-6

13-7

13-8

13-9

燊海井现在有八口圆锅煎盐,每日产量仍保持在两吨左右。自贡市大安区燊海井文物管理所导游向记者介绍,大修之后,整个燊海井文物得到了保护性修缮,已经消失的部分工艺、遗迹得到恢复性重现,可以让游客现场体验提捞采卤、卤水输送、制作井盐、储盐运盐的全过程,向广大游客展示自贡井盐文化的精髓和奥秘。

井凿成后,每天喷出万余担黑卤,还能日产天然气8500多立方米,烧盐锅80多口,日产盐14吨左右。经历近两个世纪的开采,燊海井盐气产量已无法和过去最盛之时相提并论,但作为井盐熬制工艺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它不可复制的纪念价值。(记者赵潇)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8 22:25 , Processed in 0.0422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