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你的职业过时了吗? 货郎、剃头匠成一代人回忆

评论: 0|来自: 光明日报

摘要: 聚焦新型劳动者旅游体验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宠物美容师、农抄理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职业2000余种,且长期处于更迭变化之中。新职业的不断涌现,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生动写照。新职 ...

聚焦新型劳动者

旅游体验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宠物美容师、农抄理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职业2000余种,且长期处于更迭变化之中。新职业的不断涌现,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生动写照。新职业的诞生与发展不仅拓展了人们自主择业、追逐梦想的空间,也为社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人们怀着极大热情追求自己更感兴趣的、自认更有价值的职业和生活。可以说,新职业的不断涌现,从另一种视角记录了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人们观念的变革。

互联网催生新职业

10年前,当家政服务员作为一个新职业初登上海滩时,人们将其称为第三百六十一行,如今,成百上千个新职业迅速涌现,早已不再令人惊讶。

大数据架构师、数据科学家、段子手、云服务专家、微电影策划、私人旅行策划师……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统计数据显示,10年前,这些职业还不存在,现在却变成了很多企业争相招聘的当红工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共计减少547个职业。事实上,还有大量正在兴起或已初具规模的新职业未被官方收录。

这些新兴职业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属性。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在线客服、数据分析师等职业群体不断扩大,传媒策划师、游戏动漫设计师、酒店试睡员等职业也方兴未艾。

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为5000万,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滴滴出行平台司机超过1500万人,有超过26%的优步司机此前是下岗失业者;猪八戒网目前拥有500万家中外雇主,1000万家服务商。

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传统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延伸出了许多新的工艺、服务和产品,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必然导致部分职业的新旧更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职业正在消失。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等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烙印的职业已淡出历史舞台。科技的进步,让电影放映员、铅字工、寻呼台传呼员、铅版制版工被机器和新技术取代。20世纪中后期,曾活跃在街头巷尾的钉马掌匠、自行车修理匠、剃头匠、修笔匠、锔盆锔碗匠、货郎等职业已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平台化孕育新改变

2011年从武汉某985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小李,如今是一位资产百万元的淘宝店主。本科毕业那一年,他拒绝了不少国企和事业单位,开了一家专售电脑绘图情侣T恤的淘宝店,生意火红。爸妈一开始怪我小孩子脾气,后来看到我创业可以自力更生,觉得很欣慰。网店店主无疑是近年来成长最快的新职业之一。据统计,我国网店直接带动就业累计超过1500万人。

由市场需求引发的新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的结构优化,新业态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到职业结构和就业形态的变化,大量职业的内涵发生了改变。在此过程中,平台型就业、自主型就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延伸出众多新的就业形态。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能力建设研究室主任袁良栋认为。

就业模式快速变化,通过传统的正规渠道解决就业增长面临越来越多的局限,临时性、弹性的工作岗位和雇佣方式大量增加,平台型、创业型等各种灵活的就业形式迅速兴起,新业态、新模式就业不断扩大。

与互联网经济密切相关的新就业形态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断增强的具体体现。以前找一份工作,需要找一家单位,建立一个劳动关系。在工业时代,许多人一份工作会干一辈子,这种成熟的雇佣关系一直是工业社会的主体。反观现在,在互联网平台,许多职业不需要产业劳动关系,不需要雇佣和被雇佣。自雇佣或者无雇佣型劳动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人的活动是多元的、多维度的,不再固定从事某一项职业,一个人可以身兼多职,实现劳动和职业的多元化。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指出。

新职业凸显新活力

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万亿元,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其中平台型企业员工数约500万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

以无人驾驶农用机器人机器仓管员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崭露头角,正逐步取代基础的劳力工作。一些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百度争相开拓着各自的人工智能领域,抢占行业制高点,推出重金招聘、将人工智能团队进驻在各个部门等策略吸引人才。全球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战也将愈发激烈。

在陈宇看来,规则性的、规范性的、程序性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都不会长命,他们会被智能机器、智能软件所取代。比如算工资、报表等职业,未来都会被技术所取代。

人类的创造性是不可预知的,将来哪些职业最火、最热门也是不可预测的。但一个重要趋势是,规则性的、规范性的、程序性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都已经不具备持久的生命力。创造性的、非规则的、有复杂思考而且需要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职业,未来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陈宇说。

(本报记者 邱玥)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10 00:05 , Processed in 0.1545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