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处于风口浪尖的安邦保险集团,受到了来自监管的关注。今日保监会发声,指责安邦保险产品设计规避监管,安邦因此被罚禁报新产品三个月。 两项产品违规被罚 2017年5月5日,保监会发布的监管函显示,安邦保险集团旗下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因一款名为“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的产品,通过生存金返还设计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保监会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 ▲另一款“安邦e起赢两全保险(万能型)”产品报备材料中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董事会决议无总精算师签字,也不符合“22号文”第四条要求的“保险公司应在中短存续期产品报送中国保监会审批或备案时一并提交由董事长及总精算师签字确认的上述书面决议。” 。监会决定,对安邦人寿处以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的处罚。对于违反规定的两款产品,保监会要求安邦人寿立即停止使用,并做好已承保客户的后续服务工作。 长期产品变短期产品 导致安邦人寿撞上监管红线的“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产品,其合同将原定15年的长期年金保险,实质变成了2年短期保险产品。 该产品介绍显示,购买该保险产品前2年,保单年度末返还200%基本保险金额。第1个保单年度末和第 2个保单年度末,若被保险人生存且保险合同有效,本公司基本保险金额的 2倍给付“生存年金”。到了第3至第15年,保单年度末返还10%基本保险金额。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以上的返还设定,基本可以判断投保人在前两年即可收回保费甚至附加一定的收益,实质上将合同约定长达15年的产品,设计为2年有效期的短期产品。 长险短做引现金流不足 “长险短做”,是最近几年一些险企快速获龋费规模的通行做法。而与传统意义上保险退保有所不同,这种产品的退保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会发生损失,反而会有收益。业内人士分析,也正是基于此类保险的热销,安邦在万能险规模大幅度缩水的情况下,保费收入依旧大幅度提升。 2016年在万能险市场上遥遥领先的安邦人寿,截至2017一季度,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较去年同期大幅缩水97%。而根据保监会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安邦人寿数据:原保险保费收入18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99.67%;规模保费1891亿元,同比增长51.29%。无论是原保费还是总保费,在行业排名均为第二位,仅次于行业龙头中国人寿。伴随着保费增长的,是退保金支出的增加。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退保金5.46亿元,较2015年的6742.5万元增长了709.79%,然而赔付支出仅为8601万元,较2015年底的4944万元增长了73.97%。 但对保险公司而言,消费者的这种退保行为,往往是可预期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短钱长投”情况,存在“资产负债不匹配”以及“现金流不足”两大潜在风险。 在这样的增长速度下,安邦人寿一季度末现金流为负的披露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安邦人寿净现金流为-57.04亿元,而就在去年底,这一数字为260亿元,其实,在2016年全年各季度末,安邦人寿的净现金流均为正数。 神一样的安邦 实际上,安邦被质疑的不仅仅是其产品的合规性和净现流的问题,安邦及其吴小辉的背景,安邦巨额增资以及变化莫测的股权问题,安邦与财新传媒之间论战孰真孰假,这些都为外界所关注,使安邦再度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在2010年时,如果一家民企要搞保险公司,首先是不容易的。更不容易的是,安邦人寿彼时的注册资本已高达37.9亿元。2012年成立的前海人寿,起航注册资本只有10亿元。2015年,安邦人寿已经引起注意,但依旧势如破竹,为了满足更好发展,其将注册资本从117.9亿元增加到307.9亿元。2016年,安邦人寿的注册资本没有再增加。但其资产增长的量级,足以惊呆全世界! 焦点一,神秘莫测的背景 做为安邦的掌舵人,吴小辉背景首先就备受外界关注。 网上关于此人的信息寥寥,据称有强大的政治后台。有传闻,吴小晖曾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任老婆资料不详,第二任老婆是当时杭州市长卢文舸之女卢飞舟,第三任老婆是邓楠之女邓卓芮(苒)。 除此外,吴小晖与陈小鲁之间的关系匪浅。在吴小晖的婚姻状况发生改变,与第三任妻子结婚时。陈小鲁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确认此事,说吴小晖当时是上汽集团最大的承包商,“他(吴小晖)在公司做得很大,才认识她”。 正是基于这样的红色背景,外界不断揣测这样的关系安邦带来多大便利。 譬如一例,2008年汶川大地Z后,成都市承诺调整市级机关南迁计划,对已建成的新行政中心处置变现,处置变现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2010年8月,安邦财险出资4.92亿元购置了原成都市行政办公中心1号楼、2号楼房产。 挂牌期间,只有安邦财险一家递交了保证金和相关材料。受让条件很苛刻,要求是知名大型金融机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亿元,省级分支机构不少于30家,进入四川市场的时间不低于5年……安邦正好。 焦点二,乌龙的股权结构 2014年10月,根据北京工商局的信息显示,朱云来为安邦的独立董事,被媒体曝出后,安邦董事出现变动,董事会成员进行了大幅缩水,由之前的包括董事长在内共12位董事(其中独立董事4位)缩减为9位董事(独立董事3位),朱云来离任。而当时对于董事成员名单变更,安邦保险并未给出公开的说明。 关于朱云来独立董事的事情,直到去年的博鳌论坛上,朱云来才亲口澄清,早期曾受邀出任安邦的董事,但不久后就告知安邦,不打算出任董事,也从未签署任何相关法律文件。但安邦一直没有更新董事名单,后又称工商登记出错,没有及时更新。 焦点三,扑朔迷离的资本腾挪 在此次与财新传媒的PK战间,安邦发出的数个声明中,对于股权结构和增资来源的回应是最慢的。 财新4月28日刊登注册金融分析师郭婷冰的长篇分析文章,安邦从2004年5亿元注册资金起家,经过七次增资,特别是2014年的两次共499亿元的增资,注册资本达619亿元。报道称,安邦的37家股东背后,通过101家公司层层叠叠可上溯到86名个人股东,均为安邦保险集团实际控制人吴晓晖在浙江老家的亲属团。郭婷冰认为,安邦的资本结构,是安邦资本魔术的命门。 4月28当天,安邦的声明聚焦于假借路透社之名的无端诋毁;30日,安邦声明董事长的婚姻状况;直到5月3日,在致胡舒立的公开信最后,提到了这篇所谓“重磅报道”错漏百出,内容严重失实。 ≡于财新传媒与安邦的声明孰真孰假,外界也在纷纷揣测。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14 17:39 , Processed in 0.0440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