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5月6日晚,离诺奖最近的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登上央视开讲啦的舞台,为广大青年上了一堂幽默生动的电视公开课,他说,追求极致,让自己更快乐,让国家更强大! 如果每个人都追求极致,我们的国家会更强大。 镜头前,这位高情商的科学家,清华学子眼中的大先生,西装革履,幽默风趣,用带有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和年轻人一起畅谈青春和梦想,谈谈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有责任的追梦者。 先送上完整版视频,先收藏留着慢慢看吧: 薛其坤在「开讲啦」的演讲 百万美元奖金怎么用?给学生改善生活! 薛其坤出场没多久,主持人撒贝宁 (微博)就向他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使用未来科学大奖的一百万美元奖金? 改善生活。薛其坤毫无迟疑的直率回答,瞬间逗笑了全场观众。 事实上,薛其坤打算把这笔奖励金的一部分用在学生、合作伙伴身上,给他们改善生活。 在他看来,取得科学成果带给自己幸福与尊严感,但更让他快乐的是培养众多优秀的学生。 除了量子物理科学研究者的身份之外,薛其坤更是一名教师。自1999年回国至今,他已经培养出了17位博士后、72位博士和3位硕士。作为良师益友,他引领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薛其坤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2013年,薛其坤和他的团队通过实验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项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称为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发现,这个物理效应可以解决电子产品发热、耗电快等问题。正常情况下,电子在器件中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电子之间会发生很多碰撞,而造成电子走弯路,从而使电子产品产生更多的能耗,而发热。薛其坤用比喻通俗地解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应用,可以改变电子的运动轨迹,使其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减少了中间阻碍,降低了热量消耗率,加快了运行速度。 戳视频,看2016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薛其坤感言↓↓↓ 追求极致:让自己更快乐 让国家更强大!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精彩之前,薛其坤也遭遇过挫折。他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考研考了三次,读博士花了七年。 在国外留学期间,他获得在国际会议中作学术报告的机会,但是糟糕的英语口语让他面临挑战而不知所措。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把要讲的每个单词、每句话写下来,模拟练习了80多遍,在练习中意识到发音上的错误,把控报告时间的能力也达到不可思议的状态。 正是因为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他的演讲最终征服了在场的国外知名教授们,当时听着赞扬与祝贺,薛其坤觉得像夏天很渴时喝了冰水一样,很舒服。 追求极致,让自己真正的快乐。对于学生,薛其坤老师同样把他们培养成追求极致的人。 薛其坤讲到,之前他让一个英语技能差的学生修改报告,并要求把修改的10版都发邮件给他看,然而学生修改的版本之间的存盘间隔不到一分钟,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让薛其坤很生气。 于是他和学生面谈,一个字一个字地改语法、段落,教给学生用心对待,每个版本都要有修改方向。如今,这位学生已成为国内顶尖大学的老师。看到极致带来的快乐传递下去,薛其坤感到很幸福。 追求极致才能取得成功,也让这位执着的追梦人在他50岁时,带领自己的团队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薛其坤说自己现在五十多岁了,用一个物理概念惯性来比喻的话,尽管身体的惯性不是很大,但是内心、精神上的惯性很大。他停不下来,他想用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和精神去克服新的世界难题。 薛其坤说 每个人在成长路上的探索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用了3次机会考上研究生,花了7年时间读博。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追求极致、达到快乐的一种方式。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到幸福,每个人都能用追求极致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科学几乎是人类在奋斗中竞争最激烈、最难的领域,需要投入最优秀的人在里面。 如果每个人都追求极致,我们的国家会更强大。薛其坤在现场展示了一张2015年也门撤侨的照片。 画面上一位撤离的中国小朋友高兴地拉着中国军人的手,薛其坤说,这个事件体现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以实现中国梦。 清华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长处推进 短板补上 观众提问环节,现场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青年代表问清华和北大培养的学生有何相同、不同?薛教授说,两个学校都是想用最好的师资最好的条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能在管理上,北大会相对更加自由一些,而清华对学生的引导会更多些,两个方面哪个过了都不好。当然了,最直接的不同是,北大的女生要比清华多一些,大家都看得出来。这样既诚恳又幽默的回答,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2016年度QS世界大学的排名中,清华第24名,北大第39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世界大学排名,清华是57名,北大是53名。对此,薛教授认为,这些排名有一定的可信度,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它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应理性看待。比如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有的大学有上百人,而其学校历史就有四五百年。 薛其坤在发表演讲 至于清华和北大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远,这位青年代表引用了两校广为流传的段子,薛教授也十分自然地接道,隔一条街嘛。而对于两校相爱相杀之说,薛教授十分可爱地说道,我们没有相杀,我们全都是爱,惹得大家欢笑一片。 回到严肃的问题,薛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大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些具体项目更是位居世界前列,成果喜人。 而且,除了科研,大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要尽一切可能,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正能量的人才。我们有很多长处,也有短板,状态是乐观的,道路也是漫长的,应该静下心来,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排名,好的继续推进,弱的赶紧补上。正如现场提问嘉宾总结的,别管排名有没有,昂首阔步往前走。 提问环节,有观众说,读薛教授的研究生,研一只能扫地,研二就可以擦桌子了。 薛其坤解释道,物理实验的成功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研究生一年级,学生都要认真学习理论基础,到了研二以后,就可以进实验室跟着高年级同学学习技术,但仍不能马上操作仪器,这时难免会有学长学姐请你帮忙擦地,算是小插曲。 主持人打趣道看来研一也还不能扫地,得等研二呢。观众席一片笑声,在这欢笑中我们也懂得了薛教授对基本功的重视。 薛其坤 互动环节,薛其坤的学生白云鹤讲述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前两条是对科研有兴趣、能与人和谐相处,之后主持人请薛其坤讲后两条,他诚实地说:忘了,怎么有四条呢?我记得也只有三条。大家疑惑之时,白云鹤解释道,之后两条都是具体的学术要求,是因人而异的,薛教授对做人看得更重要,这些要求是针对每个人的,所以也就记得更清楚吧。薛其坤说,自己尤其强调与人相处这一点,他认为唯有学会与别人合作、具备团队精神,才能在科研团队中有所成就,因为说到底,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是整个团队整体协作的成果。 另一个提问来自在湖南农村创业的名校毕业生,他请薛其坤谈谈对学生转行的看法。 薛其坤说,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高低、大小、贵贱之分,有些同学读完了研究生仍然选择放弃科研,也许是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这项工作,虽然也有些可惜,但转行的决定也依然是正确的。并且,在这个团队中,除了科研知识,所学到的团队合作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不管在什么行业都能让你受益,不能把它们丢掉。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让学生享受知识,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这是科学家角色之外,薛其坤作为师者的幸福所在。 师之大也,达者为先。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他们是真正的大先生。 应该用一切方法鼓励一些优秀年轻人战斗在科学的第一线,做出原创性的成果,为未来技术的变革、为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作贡献。 -- 薛其坤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9 16:25 , Processed in 0.0460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