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眼下,数万亿保险资金正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A股市场持续调整,保险监管风起云涌。 在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背景下,保险资金何去何从? 为了解当下保险机构的众生相,记者近日与京沪多家保险机构的投资经理、研究员进行了对话,听听这些手握巨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大险企看好阶段性抄底机会 在近日上证指数迫近3000点之际,多家大型保险机构的研究员、投资经理分赴相关上市公司开展实地调研,为接下来的逐步加仓做好前期准备。 综合来看,上述大型保险机构开始考虑逐步加仓的原因有二:一是继续维持此前“A股在3000点至3300点窄幅区间震荡”判断不变,目前大盘点位接近区间下限,是较好的加仓时点;二是目前大型保险机构的权益仓位普遍低至10%以下,远低于30%的监管上限,存在一定的资产配置需求。 上述研究员向记者表示:“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因为资金量比较大,又不可能永远买在最低点,所以我们的策略往往是逐步加仓,仓位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 在配置品种的选择上,多家大型保险机构表态称:“重个股、轻板块”。避开目前涨幅较大的个股,选择下半年基本面转好、盈利能力出现拐点、目前股价滞涨的个股。遵循上述条件,他们主要在化工、机械、交通运输、医药等行业中,寻找和调研相关细分领域龙头品种。 也有大型保险机构给出了具体的选股思路。综合来看,他们主要关注以下三大投资方向:一是“通胀预期+去库存”角度下的盈利回升,比如化纤、化学原料、造纸、玻璃、水泥这几个行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周转率”开始向上回升,显示其景气回暖;二是能源结构调整中的投资机会,从国际范围来看,未来可能会看到能源过剩的时代,资源将会越来越便宜,航空板块因此将受益;三是新兴消费、绿色环保、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以及分红水平稳步提升的保险等板块。 激进型险企投资风格趋低调 相较于大型保险机构积极调研、准备加仓的投资状态,之前一直在举牌等投资行为上颇为激进的中校险机构,最近突然低调了起来。 前有天安财险、前海人寿、华夏人寿一季度开始在二级市场减持多股,后有华夏人寿短时间内在定增市场“连弃两城”,这些曾收到监管罚单或被市场诟病的激进型中校险机构,近来从资本市场收缩战线的迹象明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些激进型保险机构的投资风格突变,主要源于监管加码升级后自我规范的考量。 首先,1月24日,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一系列严格规范股票投资的举措随即出台。“超比例、超范围被严格约束,与保险主业关联度低的、行业跨度较大的个股,以后都得少碰。总之,需要闭门自省,一切都得以合规为准绳。”一家中校险机构投资人士直言。 其次,在去年保监会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后,可能会对激进型人身险机构带来资产配置的压力。考虑到负债端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带来的现金流管理压力,激进型保险机构或在投资布局上有所调整。 其实在一季度时,就有个别激进型保险机构已开始收缩战线。上证报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前海人寿一季度减持了众生药业(11.490, -0.21, -1.79%)、国信证券(13.200, 0.14, 1.07%)、华发股份(14.010, 0.02, 0.14%)、大商股份(36.060, -0.20, -0.55%)、金隅股份(6.660, -0.15,-2.20%)、山东高速(5.910, -0.02, -0.34%)、深纺织A(12.050, 0.36, 3.08%)等多只股票;华夏人寿减持了华兰生物(33.960, -0.05, -0.15%)、凯撒文化(15.050, -0.34, -2.21%)、立讯精密(27.520, -0.26, -0.94%)、洲明科技(14.890, -0.13, -0.87%)、华夏银行(10.410, 0.15, 1.46%)等多只股票;天安财险则减持了新洋丰(8.340, 0.07, 0.85%)、华英农业(10.180, 0.04,0.39%)、三元股份(7.220, -0.09, -1.23%)、光明乳业(11.560, -0.11, -0.94%)、龙头股份(11.310, -0.26, -2.25%)、兰州民百(7.930, 0.17, 2.19%)、中南传媒(17.060, -0.08, -0.47%)等个股。 险资中长期活跃性不减 自监管部门打出严格规范行业的政策组合拳以来,便有市场人士担忧,保险资金是否会减少在A股市场的投资规模? 从目前来看,保险资金开展权益类投资的动力依然旺盛,即使考虑到激进型保险机构可能持续减仓以满足监管规定,也无碍于整体保险资金在A股的持续投入。整体而言,保险机构进多退少,更何况激进型保险机构在整个保险资金的大盘子中占比并不大。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出于追求长久财务投资回报的需要,保险资金投资A股的总体投资规模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持续稳健地提升。 首先,监管部门此次出手的核心目标在于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保险资金进行长期稳健及价值投资,确保行业降、安全、有序地发展。这些组合拳,重在对前期存在监管套利行为的激进保险机构进行规范,不会抑制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的整体投资力度。 其次,考虑到老百姓(42.010, -0.42,-0.99%)保险意识的逐步提升,未来数年我国保险消费的规模和质量将持续提升,相应投入资本市场的绝对规模提升是大概率事件。并且,随着保险机构整体产品结构从中短期向中长期转换,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部分保险机构的风险偏好,短期炒作、快进快出等激进行为将减少,转而更注重长期和稳健投资,这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 ⊥观来说,在优质“资产荒”未改善前,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选择空间其实并不大。从“覆盖资金成本并获萨对收益”的行业需要及价值投资角度来看,当前优质股对保险资金的吸引力仍然不小。这意味着,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中长期活跃性不会受到遏制。 这次受访的主流保险机构投资经理、研究员普遍表示,对今年固收类投资持谨慎态度,但对权益市场相对乐观,认为大概率是低波动运行,但考验选股能力。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15 11:38 , Processed in 0.0445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