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社会快讯 查看内容

北京亮马河北岸放生南岸捞 十几箱小龙虾往河里倒

评论: 0

摘要: 放生现场近日有市民爆料称,亮马河新源街段不时有人放生大量泥鳅、小龙虾等。昨日,北京晨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几乎天天有人在此处放生,泥鳅、黄鳝、田螺、河蚌、甲鱼、乌龟等,种类繁多。河道北岸有市民在放生 ...

放生现场

近日有市民爆料称,亮马河新源街段不时有人放生大量泥鳅、小龙虾等。昨日,北京晨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几乎天天有人在此处放生,泥鳅、黄鳝、田螺、河蚌、甲鱼、乌龟等,种类繁多。河道北岸有市民在放生泥鳅,而桥畔和南岸有人直接捕捞,大获丰收。北京市渔政监督管理站工作人员表示,放生需在有关部门监督下进行,随意放生危害生态系统涉嫌违法。

网友爆料 亮马河放生频繁

亮马河隔几天就有人开着面包车来放生,迟早把河水污染了。近日,有市民爆料亮马河放生过度。他告诉记者,自己公司在金源街附近,经常在中午外出就餐时看到放生嘲,近两个月他遇到了五六次。面包车每次都装着好几个满满当当的大蛇皮袋,真担心他们对亮马河的水生态造成影响。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3年,就有网友发微博称,有人在亮马河放生大量鲤鱼和巴西红耳龟。另一网友在今年3月份发微博称:亮马河的放生已经和吃饭睡觉一样,每天都去看看放的是什么,放了多少。

迅速死亡 桥下河蚌堆成山

昨天上午,北京晨报记者来到亮马河新源街河段,看到河边有很多死掉的蜗牛、河蚌,河水里还漂浮着一些小龙虾和小鱼的尸体。提及放生,旁边钓鱼的市民们称:有一辆白色的大面包车,几乎每周都来,放生时一群人围在一起念叨好久。每月初一、十五来的多,田螺、泥鳅、鱼、乌龟、河蚌,要什么有什么。问及这些东西放生后的存活情况,钓友们表示因不适应河道内环境,其中绝大多数都会迅速死亡,巴掌大的河蚌,在桥底下都快堆成小山了。

随即,记者在河道北岸看到一位女子正在放生泥鳅。她将袋子拎到岸边,在另一人的帮助下将至少上百条泥鳅倒向河里,嘴里还念念有词(如左图)。她自称经常来此放生,有时会带着孙子来,每次放的东西也不一样。下次准备买点小乌龟放。旁边帮忙的保安称,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有人放生。有一次我看到大面包车拉来十几箱小龙虾,全倒下去了。

拿网兜捕捞的收获

张网捕捞 收获几百条泥鳅

就在女子北岸放生的同时,南岸有几人拿着网兜捕捞,而在附近的桥上还有两人直接撒网。记者见二人收网后,将劳动果实装进了一个塑料袋,几百条泥鳅在里边扭动挣扎,还有几条蹦了出来。见此嘲,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随后,二人将这些猎物倒在一张渔网上挑选(如右图),其中有五条黄鳝、十几个小龙虾、一只甲鱼、几条小鱼和几百只泥鳅,但其中许多已不再动弹。两人将活着的水产分装进袋子里和笼子里,死掉的则又扔回了河里。临走前,两人将渔网藏到河岸边的一个小角落,说:明天还要来呢。

在捕捞的几人聊天过程中,撒网男子还提及潮白河放生的人也不少,有人在那儿捞着不少东西呢。

危害生态多数放生不合规

记者拨通了朝阳区河道管理所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因河道水生态问题不适合放生,因此有大量放生的鱼虾贝类死亡。但他表示,河道管理所主管河道垃圾和水质,只能和我们保洁人员说一声,如果发现了制止一下。

记者又拨通市渔政监督管理站电话,工作人员表示,许多人放生的物种不适合本地的生态环境,如小龙虾和巴西红耳龟都属外来入侵物种,它们会对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伤害。如放生不适应水生态的生物在河湖中也会造成它的大量死亡,这些东西大量死亡,对水质、水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管理部门对于放生有具体规定。严格来讲,放生生物必须适合当地生态系统,放生必须经过检疫,放生行为也要在渔政执法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此外,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已对放生作出相关规定,其中明确提出: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需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但工作人员无奈表示,大多数放生都不符合规定,重者涉嫌违法。

随后,他将记者反映情况记录下来,并表示市民遇此类情况可向市渔政监督管理站反映。北京市园林局工作人员也表示,如遇陆面放生,市民可向市野保站反映。北京晨报现场新闻

记者 康佳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7 01:43 , Processed in 0.1747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