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时事要闻 查看内容

端午粽子甜咸大战打回古代,战局竟完全不同!

评论: 0|来自: 每日人物

摘要: 原标题:甜咸粽子穿越指南咸粽党完败!现代人到底是更爱甜粽还是咸粽,我们用数据说话今年端午,淘宝上售出的咸粽以49.74%的绝对优势打败甜粽的23 原标题:甜咸粽子穿越指南咸粽 ...

原标题:甜咸粽子穿越指南;;咸粽党完败!现代人到底是更爱甜粽还是咸粽,我们用数据说话;;今年端午,淘宝上售出的咸粽以49.74%的绝对优势打败甜粽的23

原标题:甜咸粽子穿越指南;;咸粽党完败!

现代人到底是更爱甜粽还是咸粽,我们用数据说话;;今年端午,淘宝上售出的咸粽以49.74%的绝对优势打败甜粽的23.87%。大数据显示,25到29岁的年轻人更喜欢咸粽,而年长的人则热衷于购买甜粽。但是,如果穿越回古代,这场咸甜大战的战局将会完全不同。

1

我表妹前一阵子在看一个叫思美人的电视剧,在那里面,屈原在过端午节。很多观众震惊了:屈原过什么端午节,端午节不就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的吗? 

虽然思美人是一部烂剧,但我们不能冤枉人家嘛,因为;;

屈原是过端午节的。

屈原画像

最先发现这件事的大概是闻一多先生,他在端午的历史教育中写道:“端午是个龙的节日,它的起源远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远呢!”据说,屈原过的端午节,主要活动可不是现在的吃粽子,而是洗澡,洗个香氛澡,大概就是屈原自己写的“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所以,无论屈原投江与否,人们都是要过节的。更进一步说,很有可能是屈原特意选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江,这个节日的性质忽然改变了;;主角从龙变成了人,又变成了粽子。

不过,屈原和粽子的故事,细细琢磨,实在有点搞笑。不是吗?心悬楚怀王的屈子,居然为了一口米饭,要浪费一个托梦的机会,孜孜不倦地跟大家说:“你们啊,投饭给我的时候要注意姿势,要用叶子裹米,以丝线缠绕,要不然啊,蛟龙就把我的饭吃掉了!”

你看,连蛟龙也成了吃货。

粽子里只有白米,则暗示最原始的粽子可能只是白粽。在古代,糖与肉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在叶子中裹米而食,是最经济的做法。我小时候最喜欢白米粽,因为最能吃出粽子本身的清香,当然,要用我外婆的吃法;;另将猪油和白糖,小火化开,当作粽子的蘸料。

2

粽子随着屈原这个超级大IP流传开去,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习俗。在这个过程中,粽子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味道也出现了甜粽和咸粽两种。

然后,两派又打起来了。

甜党认为,火腿搅乱了糯米的清香,绝对是异端;咸党认为,小枣的粽子寡淡无味,口味单一。

古代有没有甜咸粽子之争?

北魏齐民要术引用了三种有风味的粽子,均无明显的咸味。

风土记;;“俗,先以二节一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

食次;;“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与油涂竹箬裹之,烂蒸。

广州记;;“古度树……子似杏而味酢。取煮以为粽。”

第一种用黍米,以浓灰汁煮粽子。这很像当今的四川凉粽子,用碱水煮了白粽,蘸白糖,不仅清香,还有令人着迷的碱水味道。

第二种明显是甜粽。秫稻米即是糯米,夹了红枣和栗子,并且有蜂蜜的甜味。

第三种讲的是岭南地区,这里的古度树即是无花果树,口味酸甜,用作粽子,实在很有实验料理精神。

到了唐朝,官方终于为端午设定了一天假期,不过,甜系粽子显然仍然高居榜首。

曾任宰相的韦巨源,留下了一份烧尾宴食单。烧尾宴规格极高,是唐朝人庆贺登第或荣升,甚至敬献皇帝的宴席。在这份华丽的食单上,有一道“赐绯含香粽”。唐初,绯色为五品以上官服,这种粽子含有红色花木提炼出的香料,是官府餐宴名品,故称“赐绯”,寓皇帝赐予官职。可以淋上蜂蜜甘露食用。如今的长安故地仍延续了这种吃法,即陕西的蜂蜜凉棕子。

咸党可能要高呼了,你刚刚讲的那几个甜粽子,都是来自北方啊,北方从来都不吃咸粽子的。我们要看南方人的说法。

很遗憾,南方人写的文献中,也不见咸粽子的踪影。

偏安江南的南宋时期,有一本叫浦江吴氏中馈录的书,里面记录了多种南方菜,其中粽子的做法是: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

从这句话可以得知,此时的粽子有了更丰富的配料,红枣、栗子、柿干、银杏、赤豆,但都是甜食系。

元朝初年的胡三省,是一位南方人(浙江宁海),他在资治通鉴中的注文,也提到两种口味的粽子:

晋安帝义熙元年有:“循遗刘裕益智粽,裕报以续命汤。”胡三省注曰:“益智叶如蘘荷,茎如竹箭。子从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蜜煮为粽,味辛。”

这种带有辣味的粽子,以今天的眼光看,无疑是异端。而其中夹着的益智仁,在今天的中药中仍有食用,主治脾胃虚寒,以及男性可能关心的肾虚遗精。然而“蜜煮为粽”,也可归入甜食系。

齐明帝建武三年有:“太官进御食,有裹蒸。”胡三省注曰:“今之裹蒸,以糖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大粗二指许,不劳四破也。”

以糖调味,加了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可见南方人当时主食甜粽子。丝毫没有咸粽子的踪影。

明朝人所钟爱的,亦是甜粽子。杭州人田汝成写杭州风物西湖游览志馀,其中有记“市食则糖粽、粉团、荷梗、孛娄、瓜子诸品果蓏”。而明朝人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里,西门庆家吃的也都是甜粽子,不过,他们显然更喜欢五毒饼;;最受欢迎的馅料是玫瑰糖馅。

3

一直到清朝乾隆时期,常年居于江南的袁枚在随园食单终于写了南方咸粽子:“洪府制粽,去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共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箸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

我素来不喜欢袁枚写做饭,因为他总是容易夸张,个个菜都像红楼梦里的茄鲞,要是粽子要烧“一日一夜”,早就烧化了。我有一日热粽子,多热了几分钟,已经软趴趴的,进了太多水蒸气,无甚况味。

即便如此,袁枚终于成为有记录可载的第一枚咸党了。

到了清末,安徽人张树声闹了一则笑话;;爱吃粽子的他时常半夜一边用朱笔修改文书,一边用粽子蘸糖。因为太过投入,他把粽子放进了砚台而不是糖碗里,于是,佣人们进来,看见了胡子上一片红色的“血胡子老爷”,这个故事被他的后人张充和记录了下来,张充和待客的粽子,和曾祖父当年的一样,都是甜粽。

民间如此,清宫廷作为一国美食的最高代表,亦是甜系粽子的天下。唐鲁孙先生是珍妃的堂侄孙,自幼出入宫廷,他在清宫过端阳中记录清朝宫廷也是江米小枣粽、白粽子等,“但是宫中有一种玫瑰卤、一种桂花卤拿来蘸粽子吃,蜜渍柔红,玉灵芳香”。

不过,宣统未出宫之前,咸粽子终于得到机会进入了宫廷。浙江遗老进呈50枚火腿鲜肉湖氏粽子给端康皇太妃,同治的瑜太妃分食后甚觉好,传谕御膳房,每年包些湖式肉粽换换口味;;可惜这样的日子也没有几年,端康皇太妃便去世了。再过几年,连御膳房也没有了。

虽然甜党在古代大获全胜,然而,究竟哪种粽子最好吃,总没一个定论。就像神雕侠侣里,少女程英做了一甜一咸两样粽子,问杨过:“你爱吃甜的还是咸的?”

杨过的回答是:“什么都好。有得吃就心满意足了,哪里还能这么挑剔?”

▌作者简介:

李舒:专攻民国八卦与美食奇谈的写作者,出版书籍山河小岁月民国太太的厨房,运营美食微信公众号;;“福桃九分饱”,专注于最接地气的美食报道,欢迎关注哦。?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8 18:07 , Processed in 0.0435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