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与滴滴达成合作交易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5日,当美国硅谷科技企业与中国企业洽谈交易时,总离不开神秘的“中间人”,他们熟悉中国形势,了解美国情况,成为最适合不过的“红娘”。几天前,Uber将中国业务卖给滴滴出行,这宗交易背后就有一个中间人,她的名字叫卡曼·常(Carmen Chang)。华盛顿邮报刊文介绍这一特殊群体,全文如下:
促进交易的中间人
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曾经向人寻求意见,他想知道请谁来运营中国打车业务最适合。卡兰尼克问了卡曼·常(Carmen Chang),多年来,她一直在硅谷担任律师,还是一名投资者,之前,她曾帮助上一代美国科技企业进入中国。当Uber决定将中国业务出售给竞争对手滴滴时,卡曼·常理所当然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Carmen Chang
Lyft规模比Uber小,两家企业竞争激烈,Lyft需要进入中国市场,公司总裁也向一名硅谷内部人士寻求意见,他同样游走于中国美国两个世界之间。为Lyft牵线铺路的人名叫陈梅陵,她是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在陈梅陵的协作之下,Uber向Lyft投资1亿美元,两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过去2年内,中国流入硅谷的资金疯狂增长,在资金流动的背后有一张网络;;经纪人精英网络。这些经纪人不只是促成交易那么简单,他们还扮演了“人类学家”“文化翻译者”的角色,例如,他们会培训创业公司创始人,告诉他们在中国开会时应该坐在哪里;在中国APP上如何使用表情符号。企业家都说这些“中间人”的价值越来越大。
网络安全创业公司Cloudflare的CEO马休·普林(Matthew Prince)谈到卡曼·常时说:“她是中国与硅谷的中间人。”去年,卡曼·常帮助Cloudflare与百度建立了合作关系。马休·普林称:“真正理解两边情况的人很少。”2011年,Cloudflare放弃了中国市场。
卡曼·常在南京长大,后来去了美国,在那里拿到了中国现代史博士学位。90年代,卡曼·常从斯坦福法学院毕业,之后投身于科技产业,当时她在硅谷威尔逊·桑西尼·古奇·罗沙迪律师事务所(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担任助理,这家律师事务所与沙丘路(Sand Hill Road)的风投家关系密切。
在最开始时,孙正义就是卡曼·常的客户,孙正义是日本电信巨头软银的创始人。据卡曼·常透露,当时公司的高管没有一个去过亚洲,律师事务所认为孙正义的地位不是那么重要,没有必要派一个普通合伙人去接待,只派了一名助理前去应付。
当时律师事务所还不清楚形势,不知道亚洲即将在科技产业扮演重要角色,这对于卡曼·常来说是一个机会,她整理了一份客户名单,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亚洲科技产业的重量级人物。
在随后的几年里,卡曼·常参与了多起交易,当中的一些交易在硅谷轰动一时。她帮助高盛CEO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谷歌投资百度时她成了谷歌的代表。2003年,她促成3Com与华为建立合资企业,在此之前,硅谷还没有与中国企业建立过合资企业。
中国投资人进军美国
卡曼·常认为,硅谷与中国的关系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在过去2年时间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还有几十位私人投资者、国有企业也都进入了硅谷,他们拥有庞大的现金,积极争夺尖端技术。新投资者吸引了年轻公司的注意,它们认为这是一个新的资金源,有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还可以帮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企业要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困难。接受采访的企业家表示,美国企业对经纪人、投资者网络越来越依赖。
VC公司也开始积极回应,它们与中国及其它海外投资者建立联系,增加了投资金额。
2013年,卡曼·常成为风投公司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的合伙人。在中国,卡曼·常为许多外国企业开拓网络。去年,在卡曼·常的推荐之下,柳甄(Liu Zhen)成为了Uber中国业务主管,她原本是一名律师,当年和卡曼·常一起在律师事务所工作过。
投资者和企业家会竞争,中国“中间人”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所有的交易人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不只如此,中美之间还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有时会形成冲突,导致双方无法相信对方。在硅谷,中国投资者是“圈外人士”,他们想参与热门交易,只是找不到进入的路径。今天形势已经改变了,在创业公司孵化器的“Demo Days”上(初生企业向来宾介绍自己,希望获得投资),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国投资者的身影。
尽管如此,中国投资者要进入还是困难重重。一些经纪人表示,当一些热门公司融资时,如果潜在利润很丰厚,融资还处在早期,中国投资者是很难进入的。如果投资者是国有企业,一些美国创业公司不想要它们的资金,甚至连会议都不愿意参加,因为它们不愿意与政府打交道。
有时情况相反,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是美国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公司CRV的合伙人乔治·扎卡里(George Zachary)说,中国投资者被视为强势谈判者。创业公司和其它投资者担心他们可能会失去太多的控制权。
卡曼·常认为,她必须化解中国投资者的担心,他们不想变成输家。最近,华为与3D照片应用Fyuse达成一项交易,Fyuse就是卡曼·常的客户。
“我必须明确告诉他们,不会将他们当成愚蠢的投资者对待,我会一视同仁。”卡曼·常表示,“我会公平对待他们。”
与中国投资者洽谈建立合资公司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卡曼·常表示,在过去3年里,因为监管问题,美国企业在中国做生意更加困难了。
要进入中国市场,创业公司一般寻找合作伙伴。今天,这些合作伙伴一般在开曼群岛注册,因为中国不允许外国人拥有企业所有权。在协商的过程中,中国合作伙伴会提出要求,比如,中国公民的数据不能存放在美国服务器上,法律纠纷必须在中国或者中国香港法庭上解决。
陈梅陵
就在卡曼·常加入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风投公司时,陈梅陵开始帮助Andreessen Horowitz在中国建立网络。除了促成交易,陈梅陵还结识了许多律师、会计,与媒体建立联系,帮助企业向海外扩张。许多时候,她扮演的角色如同“文化翻译者”,帮助企业理解中国产品,了解竞争形势。
“我会告诉他们说有四家公司需要关注。”陈梅陵称,“这是第一家公司的名称,你应该用Google Alert关注它,最好在公司安排一个懂中文的人,让他定期制作分析图表,每6个月做一次。”
陈梅陵现年32岁,语调柔和,她现在成了向公众解释中国产品、技术趋势的专家。2014年,她曾经写过一篇长篇博文,谈论微信的发展。陈梅陵在文章中写道:“在中国之外,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微信是怎么运营的,许多公司(还有国家)都在畅想未来世界,这个世界完全用智能手机控制,微信居然成功了,它到底怎样做到的?”
丹华资本张首晟
还有一些新企业参加到游戏中来,比如丹华资本(Danhua Capital),这家公司成立只有2年,创办人是张首晟,他是一名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曾经拿过奖,张首晟融资3500万美元,投资了几十家公司。
80年代,张首晟去美国留学,现在他也成了“中国-硅谷”的中间人。张首晟创办了“湾区中美联谊会(Bay Area Chinese American)”,这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在一次聚会上,他将马云介绍给了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因为这次相遇,雅虎最终投资阿里巴巴。
最开始时,张首晟并没有想过自己要搞投资,他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硅谷“拳”,才萌生了自己投资的念头。他想将科学原理应用于企业。
“要实现全球化,打通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最大的挑战之一,现在已经处在关键的过渡期。”张首晟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完成使命,就会错失很大的机会。”
魏国(音译:Wei Guo)是在中国长大的,后来去西方留学,现在只有27岁,他已经从家人的朋友手中融资几百万美元,向美国100多家创业公司投资。魏国表示,他的投资者不担心亏钱,只要能获得令人兴奋的技术就行了。
一些经纪人表示,因为中国的文化很不一样,所以有时会造成误解。在中国,法律监管少一些,强大的政府成为增长动力,投资一家公司,将它的创意拿到另一家公司使用是司空见惯的事。
卡曼·常认为自己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她一直强调,不要质疑任何人的诚实与正直,怀疑别人会伤害人,导致冲突升级。在任何一宗交易中,卡曼·常都会告诉双方,要注意他们提供的信息。
“我告诉美国企业,中国人记忆力很好,擅长以牙还牙,所以不要玩花招。”卡曼·常表示,“如果有中国投资者来到硅谷,我会告诉他们要守护声誉,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深思熟虑,小心谨慎。”卡曼·常只与自己了解的人做生意。
陈梅陵认为,中国投资者之所以被硅谷视为外部人,存在太多困惑和误解也是原因之一。她说:“当中国企业投资美国企业时,很难完全理解竞争形势,也不知道如何了解企业的背景,在中国,许多业务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编译/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