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之下,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颠覆人们传统认知的科技产品,在这其中,作为汽车领域的标杆,新能源汽车在过去的几年间发展也颇为迅速。不过,与其他风靡大众的新兴产物相比,新能源汽车总体来说仍然比较小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全国销售的汽车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虽然达到53%,但在汽车的总销量中总比例只占1.8%,比上一年的1.2%的市场占比只增加了0.6%。 2016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售量1.8% 对于一款科技色彩浓厚的产品来说,这种市齿额的增速实在算不上出彩(更何况还受到了财政的大力扶持),事实上,随着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日趋频繁,以及科技产能的不断增强,近年来科技产品的普及速度越来越快(见下图)。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却连续几年都没能打开市场,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更是显示,2017年1-4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刚过9万辆,同比累计增长-0.2%。可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正呈现消退之势,而不少企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态度也由前几年的热切追捧逐渐转向保守,那么,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打通其快速增长通道的模式吗? 美国新科技普及时间,越来越短 未能摆脱的里程(参配、图片、询价) 阴影 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目前的储能与充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然而,新能源汽车却始终未能彻底摆脱里程焦虑的困扰。尽管市场上最快的快充已经可以将充电时间压缩到一个多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但这种程度的充电时间,在实际情景应用中依然是显得非常尴尬。 新能源问题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失意者的互补与结合 面对着充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尴尬处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有必要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进一步压缩。但是,如同任何事物一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存在着发展的递减性,这就好像一个学生想从考90分提高到考100分,要比从考60分提高到考90分更难一样。同理,对新能源汽车来说,目前将充电时间从几十分钟压缩到几分钟,也要比从几小时压缩到几十分钟难度更大,成本更高。 在技术发展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对想要投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资本来说,把资金投入到成本更低的发展方式上,无疑是提升边际效益,取得更高的回报的更好方法。从此前各类创业公司的成功案例来看,这种突破口往往并不出现在技术创新层面,而是出现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具体来说,就是共享经济领域。 里程长短的最佳交通工具,中途新能源汽车最佳 既然是在城市内出行,那对于用户来说,实际上就没必要自己去买一辆新能源汽车了,在追求极简生活风格的当代社会,人们更偏向于用手机APP去叫个车,给共享经济做点贡献。正巧,共享汽车行业一般也是以城市为单位,主要是满足城市内部的出行需求,这一点和新能源汽车主打中途出行市场的特点恰好符合。 但是,共享汽车真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归宿了吗?需要指出的是,共享汽车自身目前也是处于自身难保的局面。虽然共享经济在资本的助力之下,近年来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其汽车的分支领域发展起来却一直是磕磕绊绊。从公开信息的报道来看,共享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阻碍之一,是停车难和取车难。我们从共享自行车的经验来看,不难发现,这一问题可以称得上是决定共享交通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风靡全国的共享单车正是由于借助窄带互联网技术告别了传统的自行车车桩,使得用户可以灵活停车,灵活取车,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来看,只有解决停车和取车的问题,共享汽车才能携新能源汽车,迎来需求的快速增长。 正如笔者在上文所提到的,共享汽车目前正面临着和之前的共享自行车同样的问题:停车难,找车难。但是,两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是不尽相同的,共享单车简约轻便,成本较低,可以通过海量投放来解决用户找车停车的问题,而共享汽车属于重资产,其投放量远远无法与共享单车相比,那么如何能满足用户需求呢?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采用人找车的方法了,而要借助无人驾驶技术,来开启车接人的模式。 共享汽车和无人驾驶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当用户要叫车时,汽车可以通过无人驾驶到达用户处,而当用户用完车后,汽车可以通过无人驾驶再前往别的用户处,或者是到达专用的聚集地等待客户的订单。这实际上就是一款无人驾驶版的网约车,可以有效解决用户找车及停车的问题。此外,无人驾驶和共享汽车的结合,对无人驾驶这一新兴技术来说也是一种合适的定位:一直以来,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都抱有疑虑,生怕其对车里的乘员会有安全威胁,但如果这种技术主要是在车内无人的嘲下应用,而在有人的时候再切换到手动操纵模式,就可以大大减少人们对车内乘员安全的忧虑了。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无人驾驶的组合,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基本摆脱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较长的困扰,人们所要做的,只是利用APP,让附近电量充足的车自动开过来,至于等待汽车充电的漫长过程,则由用户处转移到了共享汽车的经营者那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燃油,燃气、燃氢这类液态和气态的能源相比,新能源汽车以无形的电力作为能源的优势就立刻体现出来了,在理论上,它可以完全实现汽车燃料补充的无人化运行,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行的成本和效率,这一点是燃油、燃气、燃氢汽车所无法企及的——我们需要知道,无论是加油,加气,还是加氢,他们的燃料站有很多并不是365天24小时都开门,就算是时刻开门,站内内部的燃料也并不走公用管道,想要多少有多少,而是通过外界卡车(或者槽车)来运送的,存在着断供的可能。而如果考虑到人力值守的问题的话,那成本还会进一步增加。而用无线充电+人工驾驶的话,不仅能够实现24小时完全自动化的充电,同时在充完电后也可以自动给其他的车辆腾出充电位,使得充电桩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增加收入与效益。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6 01:33 , Processed in 0.0841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