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卡兰尼克当真回归,希望他会用全新的思维再造Uber,如同当年的乔布斯。 危机当前,Uber管理层大震荡:首席运营官、首席商务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营销官、工程负责人通通缺位,连首席执行官——CEO可能都名存实亡。Uber公布的美国司法部前总检察长Eric Holder对该司调查报告显示,公司创始人卡兰尼克将卸下身为CEO的部分职务,转由一位独立董事会主席代其承担。 号称全球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卡兰尼克却中途下车,虽然不知这是暂时性调整,还是永久性停歇,但卡兰尼克显然遭遇到了与乔布斯同样的厄运——被自己高薪挖来的职业经理人替代。 乔布斯被解雇的契机是1985年推出Macintosh Office办公套装,市场销量远未达到预期,从商业角度这意味着绝对失败。作为董事会,负责对象是股东大会而非创始人,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就是捍卫股东利益——确保企业经营获得持续性的收益,在遇到经营亏损或其他危机时,对于相关责任进行界定,选择要为此负责的人。 卡兰尼克与当年乔布斯一样,不仅是企业的创始人,更是企业从战略谋划、产品输出到日常管理的全权负责人。不过,享有企业日常运营控制权,也就必须为财报好坏背负责任。 作为企业创始人,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重新自我定位,比如转向幕后、负责长远战略制定,具体运营事务交由职业经理人或内部盐接班人来完成。另一种则是继续身兼企业战略与战术的操盘手。 卡兰尼克、乔布斯显然属于后者——创始人兼CEO。现代企业CEO的基本价值导向是为结果负责,CEO为企业定期制定发展战略,核心是具化指标,比如营收、利润、负债及市场占有率、增长率等,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分解到各个执行层。一旦出现持续性亏损,责任链条就会逐步上传,最终传导到CEO。 因此,除非创始人此时仍然拥有企业控股权,否则就容易遭到董事会弹劾,被迫交出CEO管理权。 那么,卡兰尼克能找回乔布斯的复活之道吗?这撒于Uber后续的用结果说话。如果Uber在董事会主席与新首席运营官的管理下,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恶化,董事会经过评估,认为市场上没有比卡兰尼克更合适的CEO,或许会像当年苹果对待乔布斯一样,邀其重掌大权。当然,卡兰尼克也要像乔布斯一样,用重塑市场的成绩作为证明。 某种程度上,初创型企业的创始人拥有家长式的权威,这种人格化赋能在初期阶段能发挥不小作用,但随着企业引入风投等资本,这意味着企业规范化管理诉求日益增强,甚至要脱离创始人的精神母体。 因此,企业去创始人化其实也是对观念、形象的重塑,引入更开放多元的人才生态和管理模式,成为真正的常青树。 也许,某天卡兰尼克当真重返Uber,相信那时的他也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们更希望,他会用全新的思维再造Uber,如同当年的乔布斯。 □楚天(财经评论人) 作者:楚天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8 13:23 , Processed in 0.0434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