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社会快讯 查看内容

峨眉山女背山工获网友点赞 每天背1吨建材挣200元

评论: 0|来自: 成都商报

摘要: 邓淑芳比男工友还背得多  原标题:每天要背一吨多建材上山,金顶女背工获10万网友点赞  最近去峨眉山金顶旅游的人,可能都会碰到一个特殊的女背工42岁的邓淑芳。以金顶为背景、她佝偻着瘦弱的身体、背200斤建材 ...

邓淑芳比男工友还背得多

  原标题:每天要背一吨多建材上山,金顶女背工获10万网友点赞

  最近去峨眉山金顶旅游的人,可能都会碰到一个特殊的女背工;;42岁的邓淑芳。以金顶为背景、她佝偻着瘦弱的身体、背200斤建材上山的照片被拍到后,网友纷纷转发、点赞。仅在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上,转发超1.2万,留言超1.3万,点赞近10万。网友说,“光荣不只是因为劳动本身,而是你不畏艰难努力生活的模样”;有游客说“如果有机会见到你,想为你买一瓶水,递上一包纸巾”。

  17日,成都商报记者在金顶见到了邓淑芳,她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己每趟能背200斤。这个体力,即使在男性工友里面都是靠前的;在金顶做背工期间,她每天大约要背10趟,加起来1吨多,每趟大约可以挣20元,每天大约可以挣200多元。

  一笔账

  负重200斤

  登顶可挣26元

  42岁的邓淑芳没想到,她突然就成了“网红”。她负重200斤运送建筑材料登山的一组照片在网上热传,网友纷纷为其点赞。

  6月17日,峨眉山金顶的天气不太好,一会儿雾气笼罩,一会儿又飘起小雨。在十方普贤旁边的一块空地上,金顶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不过,水泥、河沙或钢材等建筑材料从接引殿通过索道运上来后,距离工地仍然有约1公里距离,都需要人工背送。人群中,42岁的邓淑芳似乎有点与众不同,因为她常常要比别人背得多一些。

  一袋水泥重100斤,邓淑芳的背篼里装了2袋。她手拄一根T字形拐杖,默默拾级而上。行进中,每隔三两分钟,她就用拐杖支撑着沉重的背篓小憩。“她太凶了,我背不起2袋。”旁边的一位工友尴尬地笑了,“背河沙我一般也只背得起一百二三十斤,而她基本也是200斤。”“工钱怎么算的?”有不少游客询问,邓淑芳笑着答道,工钱不一定,根据距离远近,每背100斤,有9元至12元的,背到最顶上,就是13元。

  趁着邓淑芳休息的间隙,有游客试图与她攀谈,能负重200斤轻松登山的她却很不善言辞。邓淑芳说,有人把背山工的照片发到了网上,工头让大家不要再让游客拍照,“但我们拦不住,很多游客还是要拍。”

  有心愿

  挣钱供儿子读书

 ∨暑假让他来当回游客

  邓淑芳没想到,她突然就成了“网红”。有游客认出她来,主动给她买了矿泉水和吃的东西。金顶上一些抬滑竿的师傅也都认识了她,偶尔打趣说,“邓淑芳;;峨眉山金顶女背工,你红了哦!”“红了又咋子嘛!还不是要继续背,凭自己的力气挣钱。”邓淑芳说,她多背点,只是想多挣点钱,因为工钱是按照重量算的,多背就多得,“一般我每天都要背1吨多,能挣200多元钱。”

  每天挣200多元钱,这跟原来在家里种茶叶、种庄稼的收入相比,邓淑芳很满意。“去年下半年,一个老乡介绍我来的,原来在家里干农活,我就常常背一两百斤东西。”邓淑芳说,现在干两三个月的收入相当于在家一年的收入了。

 〕了一段时间后,邓淑芳还将丈夫一起叫了过来当背山工。“大女儿出嫁了,轩子才读初一,以后上学还需要花很多钱。”邓淑芳说,挣钱就是为了供娃娃读书,读书了以后才有前途。

  邓淑芳的家在峨眉山邻近的夹江县华头镇,不过,在来金顶当背山工之前,她们一家人从未来过峨眉山。“峨眉山真的很漂亮!”邓淑芳盘算着,再过半个月,儿子放暑假了,就把儿子接到上来。虽然爸爸妈妈都当背山工,但她想让儿子当个游客,“让他来看看美丽的峨眉山。”

 〕山工

  这个群体200多人

  金顶一砖一瓦多靠背

金顶离不开背山工

  邓淑芳不是唯一的女背山工,她只是一名新人,来自峨边县新林镇的谢玉琴(化名)则是一名资格的老背山工。因为老公身体不好,家里还有3个孩子,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谢玉琴身上,10多年前开始,她便开始了金顶背山工的生涯。“再年轻一点的时候,我也能背200斤呢。”谢玉琴感叹说,不过现在身体不行了,只能背100多斤了,“我每年都要在山上背好几个月吧,可以说,金顶上的每一样变化,我都清清楚楚。”

  金顶的背山工中,大都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也有20多岁的小伙子。年过六旬的老张是其中为数不多的老年人,他来自雅安市汉源县。谈到来金顶当背山工的原因,老张抹了一下额头豆大的汗珠,大声说,“挣钱嘛!”

 ‰眉山金顶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目前,金顶上正在加快建设金顶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为了背送建筑材料,现在金顶上大概有200多名背山工。受交通条件限制,多年来金顶上修建山道、庙宇的一砖一瓦大多是背山工背上来的,金顶的美丽,也凝聚了众多背山工的辛勤汗水。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23 08:28 , Processed in 0.0464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