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国开行副行长王用生:将设2500亿专项贷款支持一带一路

评论: 0|来自: 腾讯财经

摘要: 腾讯财经讯 6月20日,2017陆家嘴论坛举行,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将设立2500亿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和金融合作。以下为文字实录:感谢主持人的介绍。 ...

腾讯财经讯 6月20日,2017陆家嘴论坛举行,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将设立2500亿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和金融合作。

以下为文字实录:

感谢主持人的介绍。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下午好。我谨代表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陆家嘴论坛主办机构的邀请下参加这个会议,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根据会议议题我就开发性金融创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两点看法。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处于复苏深度调整期,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外需疲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震荡低位,美联储加息加缩表带来汇率波动,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出稳中趋好的特点。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创近6个季度以来的新高。IMF预测2017年我国GDP增速为6.7%,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区域分化加剧依然明显。要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和需求端两端同时想办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然需求,也是长期艰巨的过程。

第二,国家开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国家宏观政策,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金融创新,不断加大对国家战略的支持力度。十八大以来,中央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平稳降发展。在这个新的形势下国家开发银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鼎力支持重点领域,推进城镇化建设,支持棚改、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从2013年到2016年,国开行累积发放人民币贷款7.96万亿元,累计发放表内外贷款3760亿美元,开发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4万亿元,其中我们的贷款余额就有9.7万亿元,这都是支持实体经济的真金白银,在我们资产总额占比达到79%。2016年以来,开发银行通过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精准发力,主要表现在去产能方面我们推进的国际合作涵盖金融、基础设施、国际产能合作、能源等领域,其中包括推进30多个国际产能重大合作项目,实现发放290亿美元。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将由国家开发银行设立2500亿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和金融合作。

在去库存方面,开行9525亿元,占表内人民币贷款发放额的75%,其中发放棚改货币化贷款5735亿元。在去杠杆方面,新增专项基金累积支持五大类34个专项,9893个项目,降低成本方面,对象贷置换4206亿元,在补短板方面,我们加大了对扶贫、棚改、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向战略新兴产业发放贷款2368亿元。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的新的一年,探索服务国家战略新实践的重要一年,开发银行将继续加大补短板的力度,落实5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助力实施2018-2020年三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的棚改攻坚计划。昨天下午开发银行研究院与上海社科院联合发布了中英文对照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7年版,发挥开发性金融的智库作用,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并作为开发银行上海业务总部设立运营的首批成果,谨向本次论坛献礼,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7 22:05 , Processed in 0.0505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