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据CNBC文章,一些分析师称,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应眷将中国内地的A股纳入其基准新兴市场指数,特别是在美国的主要资产管理公司不顾监管障碍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 当地时间本周二下午4时30分左右,该公司将宣布中国股市是否将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据估计,有1.5万亿美元的资产跟踪该指数。 此次是MSCI连续第四年考虑纳入中国内地的A股股票。 纳入A股股票可能会给中国的A股带来巨大的提振。迄今为止,由于高波动性、频繁交易停牌以及限制外国投资者进入沪深股市,外国投资者对投资A股的兴趣不大。 但美国的资产管理公司一直希望进军中国市场。 虽然只包括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票,但中国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最大,达27.66%。 总部位于上海的投资管理咨询公司咨奔商务咨询(Z-Ben)的高级顾问Chantal Grinderslev向CNBC表示: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因此MSCI的任何决定都会引起巨大反响。 MSCI没有立即回复CNBC的置评请求。 去年,由于中国政府限制了外国投资者可以撤离的资金,以及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前置审批的要求,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拒绝将A股纳入其指数。 这些限制仍然存在,但去年以来,美国的主要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扩大了在中国的业务。 KraneShares的首席投资官Brendan Ahern表示:MSCI最终采纳了其客户的观点。我认为他们的终端客户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因为他们想在中国做生意。 今年1月,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成为首家获准通过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在该国推出投资产品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 富达国际的投资组合经理Jing Ning周一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人们对将A股纳入MSCI中国指数期待已久,这将有助于完善中国A股的市场制度。 今年5月,Vanguard正式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 但四年前,该公司的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基金停止追踪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并最终转向其竞争对手——富时新兴市场全盘含A股指数(FTSE Emerging Markets All Cap China),该指数包括A股。 Vanguard发言人Freddy Martino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 我们认为A股应归入新兴市场基准。 贝莱德(BlackRock)在一份声明中也表示,它支持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指数。 贝莱德表示,在MSCI周二宣布纳入决定后,该公司可能会发表声明。 大多数分析师希望MSCI今年将A股纳入其指数 分析师们表示,自去年的审查以来,MSCI宣布了新的要求,这有助于将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 MSCI将可能纳入的A股数量从448只削减至169只大盘股。 MSCI移除了外国投资者无法通过深港通和沪港通进行投资的股票,还移除了已经停牌超过50天的股票。 香港渣打银行董事总经理兼证券服务主管巴纳比•纳尔逊(Barnaby Nelson)也认为中国A股已基本满足MSCI的要求,应在今年将其纳入指数,多等一年并无帮助。 大中华区经济学家Larry Hu在周日晚间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今年纳入的可能性似乎比较高,A股将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0.5%。 渣打银行的Nelson估计,该公司管理的80亿美元资产将流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当然,对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来说,资产管理公司的乐观情绪和中国为开放内地股市所做的努力可能还是不够。 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的新兴市场策略师Lucy Qiu称,今年MSCI可能还不会将A股纳入指数。 她表示,前置审批的规定对许多投资者来说相当麻烦。 中国股市对成功纳入的预期也不高。 今年迄今为止,上证综合指数仅上涨了1.3%。相比之下,EEM和香港恒生指数上涨了17%以上。 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上涨近9%,创下历史新高。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的全球市场策略师Ian Hui在5月19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纳入A股对中国股市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预期新的流动性进入在岸市场的情况下,这可能刺激股市在短期内反弹。该报告认为纳入A股的可能性较高。在中国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审查之际,MSCI纳入A股可能会提振市场情绪。 中国政府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以及采取的其他紧缩措施,使得今年沪市的表现低迷。 2015年,当MSCI就纳入A股作出相关决定时,市吃纳入A股的高预期推动上证综合指数上涨至超过7年来的高点,但随后该指数在夏天暴跌了40%以上。 据IHS Markit的数据, 6月1日,在美国交易的中国A股ETF——ASHR的卖空量攀升至11%,为1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 (翊海)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9 07:39 , Processed in 0.19681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