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的西泰山风景区和统一规划的风情小镇走访多日,与质朴厚道的村民促膝而谈,记者在感受美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整个小镇的真诚和厚道,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整个牌路村破茧成蝶的幸福。 ●2014年,汝阳西泰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2015年,农业部发布了“最美休闲乡村”评选结果,汝阳县付店镇牌路村赫然其间。牌路村依偎在风景区里,风景区富饶着牌路村,用“水”和“鱼”来形容两者的关系是再好不过了。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刘冠杰见习记者 张幸雯/文图 ![]() (一)风景区如水 政府 + 企业接力扶贫 从汝阳县政府的高起点脱贫规划,到搬迁细节的落实;从搬迁新址的统一规划到老房子做价、新房子补贴、补贴贷款的落实;从三网入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立,到农家卫生餐饮礼仪的培训,政府的身影无处不在。 ▲风景区接过政府的接力棒,开始景区市场化的运作,通过投入建设,使该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公共服务设施齐全。9900平方米的炎黄文化休闲广场,23138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4G网络全覆盖,路灯、排水管网、垃圾收集等设施的完善,以及小学、幼儿园、卫生室、超市、邮政通讯等配套建设,这一切已使牌路村“村”如“城镇”。 授人以渔才是有尊严的扶贫 不难发现,牌路村的扶贫模式不是简单的、单方面的给钱给物帮扶,而是富有尊严的扶贫。 前期通过政府政策补贴引导,后期通过旅游企业市唱发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在资金投入改造的同时,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村民不再像以前伐木、种木耳香菇、外出务工,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参与景区建设。他们或是开家庭宾馆提供住宿和餐饮,或是出售农副土特产品,或是以员工劳动的身份在开发景区公司工作。他们依法取得收益,公平获得报酬,而不是靠别人施舍、救助。 这种“造血式”扶贫,比“输血式”的扶贫有着更大的可持续性,比“补贴式”的扶贫有着更多的尊严,真正让贫困群众有参与感、成就感、尊严感,真正走出“等、靠、要”越扶越贫的怪圈。 通过旅游开发打造物质和精神的双扶贫 “扶贫先扶智”,贫困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人口素质的贫乏和精神的困乏。政府和鑫宏集团的旅游扶贫不仅送来财富让农户参与旅游经营,带来物质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不同文化素质和不同思想观念的外界游客。村民得以有机会与外界面对面交流,使外界的新观念新思维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通过旅游渠道涌入到牌路村,使牌路村多年相对封闭、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迅速被洗礼、冲刷甚至是替代。如今,在西泰山风景区的炎黄广场,经常会有村民组织的篝火晚会,广场舞,象棋、台球等运动如今在牌路村也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牌路村通过旅游扶贫打造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双扶贫”,这样的扶贫模式持久性强返贫率低。 不与农民争利搞差异化经营 谈到如何处理景区与牌路村风情小镇的关系,洛阳鑫宏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国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不与农民争利,搞差异化经营,保护青山绿水。 他强调,不与农民争利是他一贯坚守的信念,搞差异化经营是他不与农民争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风情小镇的农户接待的游客以特色农家为主,而他下一步着力打造的四星级酒店和汝蓝养老公寓,分别以中高端客群和养生养老客群为主。至于保护青山绿水,他认为是景区和风情小镇的根本,如果没有西泰山风景区的青山环抱,绿水缠绕就不会有西泰山风景区和风情小镇的现在和未来。 (二)牌路村如鱼 规范化经营“这是村民的家,大家都是一样的” 在风情小镇,村民自发组织了“家庭宾馆协会”。“家庭宾馆协会”对家庭宾馆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统一定价、统一培训、统一卫生,甚至统一菜单等,实行着规范化的经营。“家庭宾馆协会”的会长周天顺说:“我们会定期请专家对农家宾馆进行经营、管理培训,礼仪指导,甚至请厨师进行炒菜培训”。 没有恶性价格战、没有拉客抢客的戏码、没有客流差异的攀比嫉妒,这样整齐划一、良性竞争,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游客。 记者留意到,71岁的周会长走路时,会不自觉地弯腰捡起路上的垃圾,“这是村民的家,大家都是一样的”,他笑着说道。这或许是“风情小镇”回头客频频的最大原因,游客把这里当成山里的家。 特色化打造 “同样一道菜,味道不一样” 当记者对农家小院的“规模”和“统一”表示赞叹的同时,更多的是疑问与好奇:如此的统一怎样体现竞争?个体怎样吸引客源? “同样一道菜,味道不一样”“每家的性格也不一样,带给游客的感觉不一样。”家庭宾馆户主黎梅英说。黎梅英招呼客人时,总是笑脸盈盈。“我爱笑,游客都是冲着我的微笑来的,开宾馆之前,大家都叫我开心果。” 在统一管理和规划的基础上,又能保证每家的特色,这样的“共性”与“个性”的相结合,是风情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周天顺介绍,目前他们在尝试推出一家一户特色,打造差异化经营,比如你主打地锅鸡,我主打豆腐,他主打酸菜鱼等。未来,还将推出野生娃娃鱼的养殖,这又将成为牌路村和西泰山的另一张名片。 合作共赢 风情小镇分流景区压力 “人间四月芳菲尽,汝阳杜鹃始盛开”。每年四五月份,西泰山千顷野生杜鹃漫山遍野。据了解,今年西泰山杜鹃花节迎来万人游客,景区住宿全满,风情小镇分担客流上千人次,家家爆满。 “杜鹃花节期间,我们都忙不过来,有的在景区里住,还有来小镇上住。”采访中,一个家庭旅馆的老板告诉记者,旅游旺季,他家每天平均接待约六十人,“有人爱吃餐桌,就在景区餐厅,景区人流量大,就来山里吃野味”,该老板说,风情小镇对西泰山的食、住、人流的分担,是双方共赢之举。 (三)共同体鱼水相依 如今“西泰山”和“牌路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自西泰山风景区2012年全力打造景区以来,在加强建设和开发打造的同时,与媒体深入合作,扩大对外的宣传和影响力,让隐藏在大山中的美景更为人所知。每年举办系列品牌活动,打造景区名片。 ▲牌路村不拖后腿,在2015年农业部公布“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获得“特色民俗村”称号,为西泰山的发展传播声名。牌路村以西泰山景区为依托,参与经营,自谋发展,脱贫致富,将西泰山的绿水青山变成了自己的金山银山。 鱼说:我在水里。水说:我在你心里。鱼儿依水而生,水因鱼而富硕。西泰山风景区和牌路村将继续以降的姿态,共谋未来的发展。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7 20:50 , Processed in 0.20955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