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 作者 周纯 张琴 金融科技通过多元化的有效竞争,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与此同时,金融科技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地域的金融服务时,会使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更强,波及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7月8日,在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提到,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存在正负两方面的潜在影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更是有多种渠道。 他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金融科技这一概念刚刚出现时,一些国际金融组织或国家的金融监管部门并不以为然,但很快,他们都调整了态度,转向不容忽视。 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暂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金融科技创新已经影响到了金融稳定,但是监管部门仍需重点关注一些问题。比如,应对技术外包上的操作风险,防范网络风险和宏观风险,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 李东荣提到,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网络借贷、互联网基金销售等金融科技业务,降低了各类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成本和时间成本,使得金融市场 对利率变得更敏感,有助于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但同时,他强调,部分金融科技业务具有一定的货币创造功能,使得传统货币层次边界变得模糊,盯住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数量级货币政策效果会降低。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金融科技增加了金融市场流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市场波动性加剧,增加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难度和成本。 而在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方面,伴随着互联网支付等电子化货币规模的快速扩张,将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数量,使得货币乘数、流通速度以及需求函数的估算,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传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随着金融科技这一题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李东荣认为,这其中形成了一些共识,也出现了噪音、杂音。比如刻意割裂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关系,忽略金融本质的属性和技术发展的规律,过度炒作尚在发展初期的新兴技术等。 因此他建议,在当前这样一股全社会关注金融科技的热潮中,金融从业者尤其应该客观冷静,多角度地观察分析金融科技,把握捉位感和方向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金融科技服务金融改革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从全球的监管经验来看,李东荣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在发展初期,面临的监管环境比较包容,因而金融科技得到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等一些新业态,涌现出了一批金融科技的创新企业,还建立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降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基础的监管规则体系,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7 20:10 , Processed in 0.22727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