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即服务于实体经济又依托于实体经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中,中小银行依赖经济快速增长的红利,完成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形成了与经济增长模式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粗放式增长模式的结束,规模扩张阶段也已经结束。这一时期,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外部经济形势影响。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策略大大激发了市抄济的活力,尤其是加入WTO后,使中国对于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一跃变成了世界的加工工厂,在“需求侧”的三大需求即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驱动下,以生成要素扩张式投资和价格竞争型出口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主流,整个经济环境决定了各方市场的资金需求,并由此引导构建了与之相配套的银行体系。基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基本国情,这种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大大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与之相适应的银行体系也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小银行从无到有,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体制与机制方面的优势,逐步发展壮大,在数量、规模、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环境复杂化、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率已处于下降阶段,盲目的扩大投资规模已经造成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发部分区域、部分行业的过度竞争,主要矛盾就是实体经济发展放缓,如果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并由实体经济给自身带来壮大。中小银行作为市场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找准市敞位,创新业务发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自身经营面临问题。经济下行,不良凸显。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多重叠加,导致经济运行继续呈现下行态势,中小银行出现效益下滑、风险上升、预期不稳等特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经济运行过程中又出现了有一些新的矛盾。表现在经济增长动力较弱,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情况。中小银行经营风险加剧,不良率连连攀升。统计了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2011年4季度到2016年1季度的不良率情况。 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对策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业务创新。利率市场化后,随着竞争加剧,利差带来的利润减少,经营成本增加,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小银行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特色产品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要充分认识采集客户有效需求的重要作用,做到客户营销和服务有的放矢,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和综合贡献度。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完成需求采集工作,比如通过走访客户尤其高层营销、召开银企座谈会、实地考察生产经营情况、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大数据挖掘等方式。中小银行要有针对性的优化银行产品组合,充分利用银行的各种资源而为其设计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配置,所提供的产品的宽度与深度有一个最优化的组织结构。中小银行要提升金融服务方案制作能力,金融服务方案是展示银行形象的平台,是银行营销策略的载体,也是整合银行资源满足客户需求的纽带。从客户需求采集、到产品组合再到方案设计、编写和确定,应充分加强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群策群力,最大限度体现银行的专业水平。 建立创新机制。中小银行就必须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建立创新机制,应建立组织管理、信息传导、产品研发、风险成本核算、考核激励、人才引进培养、技术保障等机制。从业务创新体制来看,目前我国的中小银行组织体系是一级法人、专业化管理,分支机构自主权限较小。在这种组织体系下,基层分支机构即使有创新动机,也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人才。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业务创新组织机构,专门负责业务创新的研究开发和组织领导,并明确分支机构在业务创新活动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从市场需求、可行性论证、产品研发、试点投放、跟踪反馈、改进推广的完整创新链条;中小银行应完善信息传导机制。眷完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渠道的信息传导机制。中小银行的分支机构要提高对市场需求信息、创新产品市朝态的反应能力,不断提出对创新的意见建议,积极向上反映。要加强市场调研,跟踪国内外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新动向,明确战略目标,积极推动业务创新,同时指导经营机构对创新产品的市场营销;要建立产品研发机制。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健全符合中小银行和国内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具有前瞻性的业务创新产品目录,依据创新需求的迫切程度,处理好短、中、长期效益的关系,对业务创新产品有计划地组织研发。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实际情况,满足客户需求和风险控制需求,不一味求新,不盲目开发不适应国内市场和加大银行风险的产品;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明确业务创新开发、研制、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明确部门间的权责,明确业务创新的奖惩措施,从战略高度建立和完善金融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创新的内在动力。在加大物质激励力度的同时,要注重精神激励,形成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让员工的个人价值获得最大程度的实现,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考核激励机制在注重强化创新精神的同时,要培育风险防范意识,在注重考核创新产品数量的同时,要注重考核创新产品产生的效益。同时应当时刻关注创新带来的风险,在创新过程中对于一些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发展条件、投机和虚拟性较大的金融创新,应认真研究,严格控制,审慎发展。(南阳银监分局 杨延基)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5 22:59 , Processed in 0.0436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