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是美丽江苏的浓重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明新风吹拂广袤的江苏农村地区,美丽乡村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2021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已经出炉,与中央一号文件一脉相承,今年江苏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以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提升精气神 文明实践牢筑思想根基 思想引领,文明塑魂。近年来,我省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理论宣讲和惠民服务、文化生活等有机融合,为群众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新平台。 4月2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的荆刘村,退休党员谢以海家的庭院里正上演着一仇开生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34年党龄的老谢开课,20多名当地少先队员、家长搬着小马扎团团围坐,沉浸在红色故事里的英烈精神中。记者从江宁区了解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宁区以1个区级中心、10个街道实践所、201个村(社区)实践站、891个实践点为主体,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阵地布局。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的重点要求。全省将按照以全县域为整体、县乡村三级为单元一体化推进的要求,推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建成中心(所、站),逐步实现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 按照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当前全省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正面向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面向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喜迎党的百年华诞,当前江苏各地正组织领导干部、社科专家、百姓名嘴深入基层。作为南通市如东县首届社科名家、宣讲名师,吴金明一个月里跑遍全县40多个部门、镇(区、街道)、村(居)、企业、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到千家万户。在袁庄镇孙庄村的图书室,每天都有人前来听105岁的宣讲员徐明讲述亲身经历:之前,村里十家有九家靠讨饭生活,共产党来了,开展土地改革,每家分得了两亩地&hellip&hellip 搭好一平台,织好一张网。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援助、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 内外提档升级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如何才能将精神文明建设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对此,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加强思想引领、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下功夫。 火热的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构建出积极乐观、文明降的乡村软环境。4月21日,贾汪区党史学习教育讲+演+问村居行走进马庄村,大白话把党的创新理论写出来、播出去,歌曲、快板、小品等多种形式的精品文艺节目或取材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基层干部等先进典型,或改编自农村生活嘲,把良好社会风气传入人们心田。 深入挖掘乡村的价值认同和文化优势,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常熟在提升农村硬件的同时让乡风民俗美起来。智林村老党员钟坤华主动腾出一间房来做村民集聚议事的会场,建设起精神文明微阵地。张港泾村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空间,把村里的小桥头打造成学习、休闲首选地,连定居在城里的村民都慕名回来体验,感受德善文化,弘扬乡风文明。 根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农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和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搜集整理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中蕴含的道德规范,注重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屡禁不绝,怎么办?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合理约定红白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模式等,用老百姓自己的好规矩管好自己的事情。 破立并举,敦风化俗。东台市利用董永七仙女文化园、黄海森林公园等优势地域资源,在520、七夕等节日为新人举行积极向上的婚俗文化活动。走进宿迁沭阳县,倡导人情减负的宣传标语在村头路口随处可见。喜事新办,简化环节,不讲排场;白事简办,不请吹鼓手,不&lsquo迎祭桌&rsquo,不扎纸人纸马&hellip&hellip沭阳县南湖街道前巷社区党委书记姜斌说,村民用实际行动,成为人情减负的传播者、倡导者。 文化点亮乡村 为乡村振兴立根塑魂 乡村振兴,文化何为?富裕起来的农村,需要怎样的文化生活?如何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针对这些亟需回答的问题,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让农民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lsquo十三五&rsquo期间,我们送文艺演出下乡1500场、送戏下乡800多场、送电影下乡超过15000场,先后打造了文化服务新行动、&lsquo情满陶都宜兴市文艺家走基层&rsquo等优秀群文活动品牌。宜兴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各地开展三下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发挥文艺轻骑兵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感。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为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宜兴市先后出台实施细则,规定自2019年起至2021年,全市每年安排总额不低于800万元的文化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淮安市金湖县新型农村社区重视以文化人功效,新建金港社区文化礼堂、湖畔旺屯户外大舞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在全县范围内构建中心、所、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网络,通过结对共建、打造平台等方式,常态化地把文艺演出、艺术培训、文艺辅导、展览展示等活动送到百姓身边。 文化惠民、普惠均衡的同时,江苏不断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既为基层群众提供施展的舞台,也让优秀本土文化融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通过政策招引、组建联盟、乡贤评比等方式,南通市通州区不断充实乡土人才蓄水池。宿迁市围绕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让基层一线的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活跃在金湖县农村社区的9+N志愿服务队,很多队员的身份既是党员,也是在文化文艺领域拥有一技之长的爱好者。他们以志愿者身份参加理论政策宣讲,深挖具有浓郁特色的地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吴雨阳)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6 03:20 , Processed in 0.20811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