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下,成排的红顶黄墙民居,亮丽醒目;沟道里,巴塘河静静流淌,绿如翡翠。 这里是青海省玉树市禅古村。11年前,玉树发生7.1级地震,抗震救灾的第一个帐篷党支部就设立在此。 灾后恢复重建,禅古村一度经营起砂石料厂。如今,经过一番探索,厂子早已关张。一来市场需求减少,二来破坏污染河道,村支书扎格意识到这碗资源饭端不稳、端不久。玉树藏族自治州建成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后,禅古村转而吃上阳光饭,年年有30万元收益。看着村前河水复清,扎格正盘算怎么拿这笔钱助力乡村振兴。 既担三江源保护重任,又要械路上不掉队,禅古之变,是玉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缩影。 通天河畔,巴塘盆地,108万株树苗高低错落。玉树州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阿智·昂江多杰说,5年前,从6棵野生古木培育起步,如今这里栽培的柳树树种成活率已达99%。 这座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基地,让玉树种不活树成为历史。别处&lsquo三分种、七分养&rsquo,我们可是拿出了&lsquo以十当一&rsquo的劲头。换土、剪苗、插条、灌溉,阿智·昂江多杰不顾地震时落下的腿伤,带着养护人员埋头苦干。耐高寒、长势好、树龄长的柳树,未来有望在玉树大面积推广栽植。 去年,青海省国土绿化现场会头一回在玉树召开,玉树造林的成就让兄弟市州刮目相看。 时值春灌,一畦畦柳树饱饮着江源水。长势最好的一茬,经济价值已翻了几番。眼前这座绿色银行,正为江源保护储蓄出新愿景:不仅守好资源存量,还要发力生态增量。按照规划,玉树市南北两山绿化灌溉工程、囊谦县和称多县湿地公园等项目今年都要实施建设,阿智·昂江多杰准备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海拔4000多米的甘达村,是玉树市的饮用水源地,全村分布着213处泉眼。以前,牧民逐水草而居,帐篷就扎在河边,烧剩的炉灰,顺手就往水里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也是风吹满地跑。 而今,甘达村牧民自觉搬离了水源地,家家户户住进政府统一建设的民居。伴随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甘达村成立了牧民自己的环保队伍,全村划分成23个环保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牧民从草原利用者转型为生态保护者。 生态向好,游客纷至沓来,甘达村组建起一支生态马帮。去年刚营业,生态马帮就接待游客上千人次,为村集体带来28万元收入。村民才丁文次牵来自家两匹马加入马帮,边带游客骑行,边讲自然知识,年收入上了五位数。全村吃上生态饭的村民还有50多名,每人年增收上万元。 过去有的人谈保护、说发展,像酥油漂在凉水里,各是各;如今摸着门道、尝到甜头的甘达村人回过味来:生态保护者,也是红利共享者。保护与发展、生态与民生,化在一起、水乳交融,稠得分不开。 十四五开局之年,玉树州提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筑牢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努力走出适合当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去年,玉树市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在玉树州委书记蔡成勇看来,这份荣誉是玉树过去10多年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的中期毕业证,也是探路高质量发展的入学通知书,发展的底色,始终离不了绿。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5 21:09 , Processed in 0.0569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