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只整齐列队的玻璃瓶,沿着近2千米长的智能生产线蜿蜒前行,经洗瓶、灌装、旋盖、贴标、喷码、装箱等10多道工序,不到半个小时,原本透明的玻璃瓶就被包装成市面上常见的辣椒酱。 这是记者近日在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老干妈)贵定分公司包装车间看到的嘲。装箱的辣椒酱随后被运输带传送至码垛车间,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辣椒酱经智能传感器识别、分类后,由5个黄色机器人进行码垛。 2020年智能生产线投运后,包装、码垛、入库全由机器完成,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生产线上的见闻多少让记者有些吃惊。说起老干妈,这家1996年从贵州起家的传统食品企业,总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从大超市到小卖部、从大食堂到小厨房,甚至在海外很多有华人的地区,都能见到这瓶红色盖子、标签上印有创始人陶华碧图像的辣椒酱,多年来品质不变,味道不变。 陌生的是,老干妈在整个行业实力超群,却内敛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关于老干妈生产、管理、经营的消息多只是停留在坊间传言。 拥有员工5000多人、推出产品18种25个规格、日产量超过300万瓶;每年采购辣椒4万多吨,菜油15多万吨,累计带动20万户农户增收;合作配套的瓶盖、玻璃、标签、纸箱等厂家有15家,相关原辅材料供应商110家,国内外销售代理商135个,物流运输企业8家。 26年时间,一个成立时只有4个人、几口大灶的小作坊如何成长为年销售额数十亿元、年纳税4亿元以上、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企业? 只做一瓶辣椒酱,只为追求更高品质。公司总经理李妙行坦言,成功并无捷径,唯以匠心葆初心。 26年来,老干妈始终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并用所有的精力去呵护这个篮子里的鸡蛋。面对种种诱惑与多元化挣快钱的建议,老干妈一心只做辣椒酱,从未涉足其他行业,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选香菇用卡尺量,选黄豆时用筛子筛选辣椒时更要仔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哪怕是同一品种、同一产地但在不同年份产的辣椒,辣度、口感都会有细微差别大蒜要用红皮的,太大太屑不行红花椒比青花椒更适合,味道更持久…… 在炒制车间,老师傅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老干妈近乎苛刻的选材标准。为了保证质量,从辣椒种植到产品出厂,每一瓶老干妈至少要经过选种、收购、筛选等10道检测,每一颗辣椒都能追溯到原产地。 在‘变’与‘不变’中坚守匠心。总经理李妙行说,20多年来,老干妈始终坚持真材实料、真诚待人、真心做事,哪怕品质只能提升一点点,我们也会不计成本。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老干妈生产运营带来不小冲击。即便如此,老干妈也没有放弃提升品质的投入,不仅每年坚持投入1000万元用于市场调研和新品研发,还斥资4000万元换瓶盖,在国内辣椒酱行业首次使用TPE材质盖垫。 TPE是不含增塑剂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新瓶盖更安全、环保、降,但每瓶辣椒酱的成本要增加0.06元,按日产300万瓶计算,一天要增加成本18万元。老干妈质量工程师司华光介绍。 李妙行坦言,新瓶盖确能提升产品安全性,不换瓶盖也不是不行,还能一定程度减轻公司当前经营压力,但提升产品安全性,维护消费者降,没有商量余地,且晚做不如早做。 2021年,受疫情影响,老干妈收入有所下滑。面对外界‘老干妈’真的老了吗?‘老干妈’不香了吗?的质疑,李妙行和受访的高管、老员工均对老干妈的未来信心满满。 收入短暂下滑完全在意料之中。我们顺势而为,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技术升级,加大海外市场培育力度,坚守和提升品质,可以说,这段时期是我们迈向新发展阶段的一次蓄力、一个起点。李妙行说。 老干妈的努力正在成为现实:今年1-9月,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多款新产品即将上市,另一家分公司的扩能升级也已启动,海外市场也从2019年的不到90个国家和地区拓展至130个。 本资讯标题,老干妈:在变与不变中独守匠心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11 12:55 , Processed in 0.1047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