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草莓99、蜜瓜假进口……水果自由路上还有哪些坑

评论: 0|来自: 经济参考报

摘要:   品类丰富、品质优良的水果如今已经成为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不良商家将歪心思动到水果销售领域,通过过度包装、打信息差等手段牟利。业内人士建议,应采取更为多元的监督管理手段 ...

  品类丰富、品质优良的水果如今已经成为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不良商家将歪心思动到水果销售领域,通过过度包装、打信息差等手段牟利。业内人士建议,应采取更为多元的监督管理手段,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假精致还是真上当?

  一列精致的木盒码放整齐,打开后,各种装饰填充物充斥其间,实际内容物却只有一颗草莓,店家告诉记者,这样一颗日本白雪草莓,在节日能卖上近百元的高价。小情侣送礼用的,谁还在乎味道呢?

  记者打开网购平台,发现类似的精致水果销售量不小,哈密瓜、牛油果等各种水果被精致包装一番,再打上进口标签,就能标上数百元的价格。

  在一家店铺,一颗标注日本品种的草莓竟然要价高达99元,当记者询问其是否真的是日本进口产品时,店家却顾左右而言他,只表示咨询的产品都有现货。当记者追问进口草莓是否还能保证新鲜时,店家干脆放弃了回复。

  在另一家店铺,也有标注为进口品种的蜜瓜,单个售价在五百元左右。但受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关品种多年前便已不允许进口,平台售卖的要么是违规进口,要么是冒牌货。还有一些水果的品种是本地引种的,但是部分商家会引导消费者误以为是进口水果,从而抬高价格。

  记者看到,仅该品种蜜瓜有上千销量,店铺内的许多其他进口水果精致水果,也至少有几百单的销售成绩。

  售卖类似精致水果的店铺留言区,记者发现,有网民晒图表示包装精致有面子收到礼物很喜欢,但也有网民直言智商税,别买。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消费者对包装水果的特殊需求,是高价水果市场形成的原因之一。情人节送出去显得高档,也让人有被重视的感觉。在售卖此类商品的网店评论区,类似的说法屡见不鲜。有受访者表示,在不少社交平台,都会看到此类精致包装的水果,令人忍不住也想精致一下。面对智商税的评论与质疑,也有网友回应称,买的就是颜值,不在乎价格高一点。

  有店家直言,为了不显得寒酸,人情上过得去,节日期间豪华包装的水果一直有销路。会有顾客觉得太贵,但总是咬咬牙就买了。

  业内人士表示,在水果售卖市场,不同品类的利润差价不会太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挣得更多,动起了歪脑筋,比如加盒加盖,利润率能上一个大台阶。

  部分商品销售环节弄虚作假

  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部分生产环节劣质果流入电商及直播平台。鲜蜂(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彪告诉记者,果园出品的各类水果,一般都有按字母进行的等级划分,最劣质的我们业内一般叫‘电商果’。王彪解释说,有伤的残次品一般很难在传统渠道进行销售,一般以很低的价格转卖给一些电商平台的商户。

  这种水果业内也默认没有质保,卖出去就不管了。王彪表示,果园与收购商户在此类水果上有着默契,不会验视相关果品的良品比例。消费者买到品质不好的,一是生鲜投诉取证难;二是几十块钱大部分人觉得不值当,因此最后往往落个不再追究的结果。

  中间批发环节也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天津食品集团商贸公司副总经理蒋连成告诉记者,在批发环节,部分不法商家绞尽脑汁谋求利润。比如有一种常见的水果增重方式,就是在箱内的纸板隔层的缝隙内,填入石灰等工业产品。

  蒋连成表示,以次充好也是常见的问题。打开箱子大个儿的在上层,小个儿劣质的在下层。但一批货不可能全部拆开验视,这会增加成本。以苹果为例,冒充甘肃或山东的优质苹果,平均卖价能高出百分之二十以上。非专业人士,一眼很难识别出来。

  信息差之下零售端也不可掉以轻心。王彪表示,在销售环节中利用信息差将劣质水果高价卖出也是常见手段。比如榴莲,反复冻融,果肉会发白甚至变质,消费者不知道就会以正常价格买走。

  水果自由期待更完备保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公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锦天城(天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玉华表示,新标准落实后在执法实践中要注意新的适用问题,针对当前水果销售领域可能存在的一些新的包装形式及变种,应加强监督管理。

  蒋连成建议,应加强水果销售中三品一标等国家认证标准推广,对于一些特色产品也应加强地方性标识的注册及维权。监管部门可加大对于以次充好、冒名顶替等销售领域存在问题的打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可以开展水果选购知识讲座等活动,从增加消费者鉴别能力入手。

  此外,针对线上平台生鲜交易监管维权不易等特点,部分业内人士建议,加大对于生鲜电商平台商户的入驻审查力度,建立更为长效的追责机制。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生鲜电商消费投诉数据与典型案例报告显示,商品信息标注不规范,商品变质腐烂、破损、异味,商品实物与宣传不符等是生鲜电商投诉的高发问题。有的投诉差评商家自己就能刷下去,有的换个名称重新上架。王彪建议,电商平台应联合监管部门设置更为完善的评价与商户退出机制,推动消费者参与其中,持续优化电商水果市场。

本资讯标题,草莓99、蜜瓜假进口……水果自由路上还有哪些坑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2 05:22 , Processed in 0.0419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