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线上线下互联共生的餐饮品牌和门店,对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魔鬼藏在细节中,法宝藏在实践中。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全面、精细,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考验着有关方面的决心和智慧。 今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新京报记者先后进入安徽合肥两家半天妖烤鱼门店卧底暗访,发现涉事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从垃圾桶拿回食材继续上桌、缺斤短两、违规办理降证等多种问题。据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目前,涉事餐饮品牌负责人回应称,深表歉意,已暂时关停涉事门店。合肥市场监管局回应称,执法人员正在取证,并要求该品牌在合肥所有门店暂停营业接受检查。另据报道,此前,河南郑州、山东青岛的半天妖烤鱼门店,也出现过食品安全相关问题。 新闻一出,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不少网友表示胃里翻江倒海。这体现了人们对食品安全一如既往的关注、对知名餐饮品牌翻车的失望,以及由此及彼对食品安全领域前厅后厨表里不一等痼疾的不满。 后厨作妖已不是第一次被媒体抓包了。使用过期食材、卫生不达标、违规办理或不办理降证等,似乎已成不少餐企的默契。去年的土坑酸菜事件、今年央视3·15晚会上的腐烂橄榄菜香精大米等问题,同样触目惊心。时间在变,涉事商家及食品在变,而制作方的眼不见为净却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而发现这些猫腻的依然多是媒体的卧底暗访。 近年来,新食安法回应了公众诉求,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整体局面,不少曾经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以地沟油为例,近年来,其案发量、曝光量、搜索量和讨论量都断崖式下降,这让公众看到了法律和执法力量的应有威慑力。 管如此,依然不时有个别地方爆出食品安全问题。这既因不法商家太狡猾,也因执法行动某些时候流于形式。比如,商家打游击的成本低,外部监督有时难以穿透后厨的墙;有些地方的执法多为抽查,只对卫生、台账等扫几眼,难以识破商家的障眼法。 为了让监管更敏锐、机智,形成强大的约束和倒逼力量,不少地方开展多种路径的探索。有的地方在外卖送餐行业聘任外卖小哥兼职食品安全吹哨人;有的地方出台规定,明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至少配备1名食品安全员;有的地方推进明厨亮灶工程,让监管部门和食客通过监控画面实时监督后厨情况等。 总体看,各地食品安全的监管还需要多做加法,比如,日常检查应更加随机,不让商家摸着规律;让质检更多代替视检;多些远程联网监督应用;完善专业人员暗访工作机制;在惩处上既要有口头警告,更要依法在顶格处罚上应罚荆;加大对群众举报等外部监督力量的奖励,激发公众主动参与共治的积极性。日前中消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消费侵权行为选择默默忍受比例持续降低,愿意较真、敢于较真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 食品安全关系百姓降,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时代,孕育网红品牌并迅速复制,已不是新鲜事。规范线上线下互联共生的餐饮品牌和门店,对监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魔鬼藏在细节中,法宝藏在实践中。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全面、精细,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考验着有关方面的决心和智慧。一句话,希望食品安全捉妖记不要频频上演。 本资讯标题,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能总靠卧底捉妖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9-12 02:46 , Processed in 0.18173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