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按 —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开展创建以来,各城市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制止餐饮浪费、高质量发展、智慧监管、社会共治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代表性的新举措、新办法、新机制。为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选取了一批创建城市的经验做法陆续予以宣传推广,以促进各地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推动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国际打造深圳标准 深圳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深圳全市95%的食用农产品和85%的食品来源外地,输入性风险高,且市民对食品安全保障和更高质量食品、食材需求旺盛的情况,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英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推出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城市品牌——圳品。 ≡标国际,建立严格的供深标准体系 深圳以供港食品保障经验为借鉴,以国内外标准数据比对为基础,构建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完成对5大洲、7个国际组织以及15个国家和地区约250类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标准数据比对工作,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向社会免费开放使用。 、布500项供深食品标准体系,研制发布366项供深食品团体标准,覆盖蔬菜、肉、茶、蛋、谷物、水果、水产品、油脂、乳及其制品以及饮料、烘培食品等18大类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构建供深食品评价体系,编制完成供深食品评价规则,组织开展100余次供深食品评价工作,覆盖广东、黑龙江、江西、山东、云南、宁夏、武汉等地30余个供深基地和生产加工场所。 ∴层次构建,完善圳品相关机制 充分整合各方力量,构建由人大代表和深圳市政府组成的对圳品把关的最高防线;整合市场中有权威、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和检测机构,构建圳品把关的技术防线;与大湾区内地及省外有关农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搭建协同监管合作机制,对圳品进行跨区域监管,打造集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于一体的闭环式双监管体系。 成立深圳标准促进会,汇聚国内外食品类和标准类专业人才打造专业团队,广泛邀请优秀食品企业和各类专家建立食品类标准专家库,为快速构建起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奠定人才基础和理论基础。 优化食品供给质量,打造供深食品圳品品牌,已有514个产品的圳品贴标上市,销售渠道覆盖盒马鲜生、天虹、人人乐、沃尔玛及华润5家连锁商超在深圳的各大门店和电商平台,销售渠道覆盖率、商超积极性和整体销量稳步提升,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均积极向好。 ∴主体连接,创新圳品扶贫 以圳品为纽带,通过产业帮扶、科技帮扶、品牌帮扶、资源帮扶等方式不断创新帮扶模式,在粤桂扶贫工作中成效显著。推进大湾区内地大型企业、科研机构与广西政府、有关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通东西部供应链资源和产业帮扶渠道,促进多方建立紧密产业联系。签订广西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战略合作协议,已有55个广西特色农产品通过圳品评价。 目前,圳品在大湾区建设方面已成为先行先试典型案例,省委省政府将参照供深食品标准模式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食品标准体系,并打造大湾区圳品。如金晋集团等5家企业与广西联合申报的圳品在深销售额近2000万元;广西百色芒果获圳品认证后,仅两个月时间销售额就超过250万元,为当地6063户易地搬迁户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切实解决顾客购买难、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难的困境。 ∴形式宣传,扩大圳品影响 携手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深圳广电等主流媒体,打造覆盖央媒、省媒、市媒和各类社交媒体的立体式宣传网络,多角度、多维度,全面、立体宣传圳品。协同广东电视台、深圳广电集团推出大型直播乡村振兴大擂台——深圳印象·变迁展示圳品。 2020年9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合作推出圳好有你——寻找圳品官全媒体大直播,深圳20多位首批圳品官正式集体亮相。2021年7月,‘圳品’全链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打造观管防有机统一的闵行样本 上海闵行建立食品安全智慧保障新体系 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建设智慧监管·云中心,让市场监管更加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在食品安全领域实现了观管防的有机统一,为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闵行样本。 以系统思维重构监管体系让监管更智慧高效 立足人在做、数在转、云在算的全新监管理念,闵行区不断追求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和经营主体干扰最小化。 一是上线智慧云脑,实施系统化监管。2019年4月,智慧监管·云中心正式上线,包括主体信息、综合监管、远程监控、智能预警、投诉举报、稽查办案、数据分析、效能评价、社会共治等。 〓是导入科技手段,实行全过程监管。广泛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市场监管由传统的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比如在食品监管领域推进明厨亮灶建设,全区1993个学校食堂、餐厅后厨等重点监管场所安装了视频探头,依托人脸识别、移动侦测、行为捕捉、温湿度监控等技术,将监管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监管关键节点从非现场监管升级到非现场执法,对不规范操作、异常生物进行动态捕捉和智能预警,直接将捕捉图像和罚单从线上发送至商家,督促餐饮服务企业自觉规范经营行为。 以数据融通破除界限壁垒让管理更协同有力 该局将智慧监管·云中心紧密嵌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大平台,推动数据交互共享、监管开放共赢,真正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 一是打破监管与服务界限,推动分类管理。目前已汇集全区19万余户企业信息,并基于企业基本信息、动态监管情况,以信用信息为基础,实施一企一码,并为企业码上色,支撑差异化动态监管服务。绿码企业在监管过程中可获得无事不扰;黄码企业需实施一定的专项监管,但可通过信用修复、提升企业经营形象等举措转为绿码;红码企业为重点监管对象,通过加大双随机抽查力度,做到有事必查、事事细查,企业失信将在办事、招投标、贷款等各项政务和商事服务方面受到限制。 〓是打破政府企业间隔阂,加强社会共治。通过建设云中心政企交互数据网络,闵行区实现了政府企业双向触达、政府社会协同互动。比如针对维护消费者权益,该局积极构建互联网在线处理平台,与美团点评等企业开展政企数据交互,依托企业后台数据和点评关键词,筛选蕴含于食客评价中的异常信息,直接匹配对应到相应主体、网格和监管人员,实时开展监管,实现精准监管,提升了消费投诉举报处理的时效性和监管的靶向性。截至目前,通过美团等政企数据交互,累计处置网络餐饮预警8808件,同步开展监管任务的预警1968件。 以智能应用推动监管转型让服务更精准便捷 通过实时掌握企业各项信息动态变化,随时随地推送监管服务信息,切实增强企业和居民对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的获得感。 一是画像更精准。该局在智慧监管·云中心建立了一企一档,记录和刻画企业从注册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运作情况,提供精准化服务。比如在食品领域,通过汇集企业各类监管信息、经营状况、信用评价等数据,对企业的生产关键控制点和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判,综合对其进行分析打分,遴选出食品安全控制能力强、食品安全信用等级高的优质企业,真正实现精准化监管服务。 〓是办理在云端。在政务服务上推出了数字化赋能措施,建设闵址汇,实现企业住所数字化登记。通过各部门之间数据互联共享,打通房地产、规资、经营主体数据链路,将住所登记要素数字化,对场所地址进行标准化处理,实现全流程全环节网上办理。比如以前办理住所变更业务,需要房产证复印件、租赁合同、划分说明、划分平面图等资料;现在通过闵址汇,企业办事时只需一键打印一张住所使用证明即可。 全领域发力 全链条协作 全社会共治 南京推动制止餐饮浪费走深走实 江苏省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采取有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反浪费举措,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用社会共治推动餐桌新风尚,共同织就反餐饮浪费保障网。 全领域发力 加强监督检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反餐饮浪费与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同频同步开展,以经营婚宴、自助餐、单位食堂、商务活动用餐、旅游团队用餐的餐饮服务经营者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你我同查随机查餐厅活动952次,邀请消费者代表等观摩执法全过程。 加大打击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一旦发现违法行为从严从速查处,今年以来共查处食品浪费相关案件23件,发布典型案例4起,主要涉及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反浪费提示提醒、未合理确定食品分量、数量等不同规格选择等。 强化长效管理。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管局认真开展反浪费相关工作调研,深入餐饮单位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深入思索,对反浪费基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认真梳理,提出工作建议。 全链条协作 牵住平台牛鼻子。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美团、饿了么平台企业向全市餐饮服务提供者、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发出倡议书,共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对存在违规行为的2家餐饮外卖平台进行行政约谈,指导平台建立健全外卖点餐消费提示、消费教育引导等机制,上线餐饮浪费宣传页面,探索建立对商家的正向激励制度。 管住工作关键点。将餐饮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全市20972家餐饮企业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内容,开展反餐饮浪费自查,在显著位置张贴反浪费宣传标语、放置提示牌,提醒消费者不超量点餐,积极推行分餐制、公筷制,主动提供半份、半价休、适价服务方式,提供打包服务等。 激发行业凝聚力。南京市六合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餐饮协会发起成立反餐饮浪费联盟,首批有17家商户加入,共同签订制止餐饮浪费提振消费信心承诺书,授予反餐饮浪费商家联盟铜匾,行业协会自我管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全社会共治 政府推动搭好台。南京市级机关管理局研究制定地方标准公共机构食堂餐饮节约成效评估规范,对全市公共机构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开展评估并通报结果。为饿了么和美团的外卖箱量身定制了制止餐饮浪费宣传海报1560张,发动外卖骑手志愿者2200人次随单发放制止餐饮浪费宣传页8700份,使外卖骑手志愿者变身宣传骑士,外卖餐车成为反餐饮浪费引导车。 各类活动唱主角。全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食品安全志愿者服务平台和全市近万名食安志愿者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系列反餐饮浪费主题宣传活动,如进校园反浪费形堂厉行节约反浪费引领校园新食尚小手拉大手文明用餐,拒绝浪费反浪费进社区、超市、市场等共470多场次,社会效果显著。南京市食品安全志愿者入选全国制止餐饮浪费典型案例。 ∴种形式广宣传。精准捕捉宣传工作最佳着力点,将反食品浪费法中的要点放入生活嘲中解读,制作了集趣味性、科普性、公益性于一体的普法动画蛋仔流浪记,第一时间通过南京市场监管微信视频号发布,并同步在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号等新媒体矩阵宣传,随后投放在多家在宁媒体及电梯、中小学食堂等线下大屏,作为普法公益广告播放,受到普遍欢迎。打造出适合互联网生态传播的反食物浪费联萌IP,入选了全国制止餐饮浪费典型案例。 严把源头、过程、结果三道关口 杭州多举措强化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 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杭州市共有农业种植养殖规模生产主体3177家,全市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流通企业93439家,其中杭州农副物流交易中心、浙江新农都两大批发市常障全市80%左右的食用农产品消费,是食用农产品入杭主渠道。为有效解决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不合格等老大难问题,杭州市抓住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契机,严把食用农产品源头关、过程关、结果关三道关口,牢牢守住全市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种养环节把好源头关 建立主体信息库。建立数字农业综合平台,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信息追溯系统,截至2022年底追溯平台上有规模生产主体数3510家,形成了省、市、县、乡、村和生产主体6级共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实现了监管数据实时更新同步和上传。 加强投入品监管。开发上线农资监管信息化系统,推行农药刷脸刷卡等实名购买制,全市818家农药经营门店上线,实名制购买覆盖率100%。创成136家省级肥药两制改革示范农资店。强化技术创新,每年新农药新技术试验15项以上,22种限用农药全部退市,推行双低高效新型农药补贴,推进种植业肥药减量增效。 推行合格证制度。全国率先试点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先后在余杭、建德、桐庐、淳安等地试点。实行合格证统一编码、统一基本内容、统一基本要求,合格证上注明了产品名称、数量、产地、生产者签名、开具日期等详实的农产品身份信息。2022年,全市3510家规模主体共开具合格证334万余张。 流通环节把好过程关 严防输入性风险。英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入市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入市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外来食用农产品监管品种、监管标准、监管对象等作了细化明确。同时,建立市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明确批发市迟办方、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落实农业农村、海关、商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及属地政府的职责。 推进数字化监管。通过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逐步推进食用农产品全链条追溯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市全程可追溯食品经营主体96873家,其中猪肉产品经营主体10387家,进口水果经营主体5381家。推进农批市场、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畜禽肉类、蛙类水产品等重点品种,落地应用浙食链系统。 示范创建引领。推进农批市场规范化建设,全市10家农批市场完成省级规范化农批市场创建,开展新一轮规范化建设、培育和评价。持续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示范小蔬菜门店示范创建工作,截至2022年底已成功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56家、示范小蔬菜门店187家。 联动发力把好结果关 建立联动机制。先后英关于建立杭州市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建立健全司法机关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内部共享。针对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水产品抗生素等问题,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检察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整治行动。 加强监督抽检。充分发挥食品检验检测的技术支撑作用,严把定性快检、定量检测双重关卡。发挥定性快检初筛作用,在全市农批市场、农贸市场设立快检室,对市场准入和销售环节进行抽样检测,利用百姓点检每月定期组织现场活动。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2022年以来全市抽检38671批次,发现并处置不合格产品1662批次。 推进行刑衔接。英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行刑衔接工作相关问题的通知,对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线索传递、案件移送、联合执法、联席会议等方面作了细化明确。同时,在食品安全年度考核中,将行政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实行捆绑考核,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本资讯标题,示范引领助推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实践经验掠影(一)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11-22 00:29 , Processed in 0.0493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