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丹薇 发自华盛顿 美东时间10月6日,在华盛顿彼得森学会举行的全球经济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的主题演讲上,美国财长Jacob Lew表示,人民币被IMF加入SDR(特别提款权),是一个中国推进汇率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好机会。 人们不要对人民币入篮做过度解读,人民币不会一夜之间成为国际货币,这是对中国过去改革努力的一个肯定。中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监管政策已经有所改善,和五年前大不相同。Lew说。 Lew认为,目前中国产能过剩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一大问题,并表示对于中国现在的挑战在于,继续坚持改革的路线,让市场在创新等领域起更大的作用,怎样合理分配资源,是关乎中国是否可以在未来十年内有良好的发展。 我们不应该让产能过剩,成为五年前的外汇问题一样,阻碍中美关系的降发展,事实上,中国产能过剩在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Lew说。 中国产能过剩影响国际关系 中国目前有超过10亿吨的钢产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钢产的一半左右。中国国内的钢材消费能力大约为7亿吨。美国并购大王Ross Wilbur对腾讯财经表示,中国低价出口钢材,每年规模为1亿吨。这样计算还有2亿吨的剩余,意味着中国的钢产过剩量就占了全球钢产量的10%。 美国曾多次表示,过剩的钢产量扰乱市场,破坏坏境,伤害工人利益。在削减钢产的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觑。Wilbur对腾讯财经表示,中国应该关闭效率不高的工厂,并由政府来补偿因此失业的工人。 中国经济目前从工业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Lew认为这是中国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中国有空间进行进一步改革,但同时,改革空间有限,所以中国更要把握好政策导向,解决产能过剩虽然在一些地区推进会产生很多问题,但是却对中国整体发展至关重要。Lew说。 除了减产中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国际社会担心的问题,还包括减产过程是否有序进行。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Hilton Root对腾讯财经表示,以规则为基础的减产,是减少风险的重要依托,减产过程需要用公开透明的机制约束。 在大选年,大宗商品生产,还对两党角逐有特别的意义。亿州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都是钢铁生产大州。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曾数次公开指责,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来自国外的钢铁倾销无所作为。为了赢得这些州选民的支持,两党候选人都将在该问题上非常谨慎。 没有放弃BIT谈判 仍努力在本届政府内达成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BIT(中美投资协定)的沟通都已经经历数年之久,也都在2016年达到最后的冲刺阶段。Lew在周四的演讲中表示,中美在战略对话和G20峰会期间对BIT都有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双方也就自己能提供的条件,频繁交换意见。 我认为本届政府就是最好的推进BIT的时候,当然所剩时间无几,但是我们还在努力。Lew说。 然而,虽然双方现任政府都有较强的愿望,但是通过该协议的机制门槛较高。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BIT)中被称为Treaty的这种协定,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必须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参议员赞成才能生效,而众议院不参与投票。相比之下,很多协议只需要超过半数的全体国会议员通过即可。(美国国会分众议院和参议院,参议院每州两位参议员,众议院人数较多,按照每州人口比例选出。) 这就意味着,只要有34位众议院不投赞成票,这个协议就通过不了。美国有很多州和中国的贸易关系不那么紧密,一些小州,如罗德岛,特拉华,不在意和中国的贸易,这些州的议员数量,很容易达到34个。 Lew认为,BIT如果要通过,那么必须是一份高质量的贸易协定,给中美双方都带来较大的利益。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项目负责人Sean Miner与周四对腾讯财经重申,以现在的谈判进展来看,BIT未必真能为美国打开市场。两党候选人都公开表示不支持TPP,而如果TPP不通过的话,BIT也难成。Sean Miner说。 在中美双方交换数次负面清单之后,美国仍对中国在协议中的开放程度不满意。Root对腾讯财经表示,中国医疗改革虽然在进行过程中,但是如果要像美国要求的那样开放医疗市场,那么美国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的实力,会对中国的医院造成很大的打击。 Sean Miner则对腾讯财经表示,在金融服务业方面,中国对外资的限制也很多,外资金融机构如果和中国本土金融机构直接竞争,将给这些国有大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 即使中国开放金融市场 ,在实践过程中推进也很困难。当初日本在刚开始对美国开放金融市场的时候,虽然美资金融机构提供收益率高得多的金融产品,但是日方却因对美方合作伙伴的不信任,而并不积极认购。Root对腾讯财经表示,信任是在贸易后面更基础的问题。 BIT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畅通贸易,更重要的是,从底层改变中美两国对合作伙伴这个词的看法和态度。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7-23 21:17 , Processed in 0.0467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