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函谷关镇店头村三组一百八十一人的八位群众代表。我们是村民。 1998年统一实行土地延包政策,但函谷关店头村南店3组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按照要求签订承包合间,全组村民也一直没有取得1998年政府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但原告一直实际耕种该组6. 13亩土地延伸至今。 2012年灵宝市函谷关景区建设占用组87. 75亩土地,其中占李桂荣(王照义之母)的土地3. 45亩。 政府给予占用土地每亩3. 34万元土地款。 2015年2月1日灵宝市函谷关店头村南店3组就如何合理分配征地款问题召开了群众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经研究后一致通过了按人口及被占地人均602斤产量分配征地款的分配方案,会后村民包括李桂荣自己已将自己应得的份额领走,后李桂荣之子王照义认为组应按自己的实际被占地面积给付征地款,认为自己的3.45亩土地被征收,共计应得补偿款92184元,扣除村、组同意扣留20%部分外,自己应得土地款为73747 2元,而被告仅支付自己38142 .8元,遂多次找组要求支付剩余的35604 .4元。 原告李桂荣起诉后,灵宝市人民法院受理后,被告委托律师全权代理诉讼,竟稀里糊涂输了官司,一审灵宝市人民法院2015灵民一初字第2135号判决判被告支付原告35604.4元。 我们不服;上诉。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查明了本案的事实,认为李桂荣从我们处领取的补偿款不只是38142.8元,实际上已领取了86490元,已经远远超过了原告的诉求其应得的土地款73747. 2元,并两次劝李桂荣撒诉,否则认真计较起来,李桂荣还应支付我们一万多元。 可是二审法院下判时,又枉法错判了,因为李桂荣的亲人是地方大官:李桂荣的大儿子王栽义是灵宝市黄金局办公室主任,李桂荣的二儿子王照义,是灵宝市人大办公室主任,李桂荣的二儿媳张霞,是灵宝市宗教事务局局长。李桂荣家还有其他几人也是官。他们干扰司法,法院徇情枉法,不采信我们的证据,不管三七二十一,无视证据和铁的事实,法院一定要判李桂荣赢,让我们再出几万元满足李桂荣。二审三门峡市中级法院2016豫12民终548号民事判决维持一审错判。 理由部分: 一、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也没有对李桂荣领了多少钱进行核算,就偏听偏信李桂荣的一面之词,酿成错判。 二审开庭不到半小时,法官没有让我们发言,也没有认真审理案情,剥夺了我们反驳李桂荣无理诉求的权利,也没有让我们对李桂荣的证据进行质证。法官也没有提及我们提交的新的证据,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错误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地下判决,维持一审错判。 作为被告,我们是百姓,不想当官,不愿意溜须拍马, 我们盼望人民法院公正司法,以事实为根椐,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判决,不要损害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要损害我们的合法权益。 二、我们二审中山提交的新证据足以推翻一审判决。李桂荣在一审主张自己应得土地款为73747.2元,李桂荣承认已领38142.8元,剩余35604.4元未领,一审法院判决我们支付李桂荣35604.4元。在二审时,我们提交新证据有4份,1、土地预付款明细,证实李桂荣已领了9500元;2、李桂荣之子王栽义领走6350元;3、2014年9月9 日,领条一张,证实李桂荣领走47550元;4、2015年3月16日,领条一张,证实李桂荣领走23090元。这四份新证据,能够证实李桂荣已经领取土地赔偿款86490元,而非李桂荣承认已领的38142.8元。我们提供的证据足以推翻一审判决。可是,二审法院无视我们的证据,枉法判决。 三、原判决只是按照李桂荣在诉状中所述,认定从我们这领走的土地款仅仅为38142.8元,并无证据证实李桂荣领走了补偿款仅仅是38142.8元,事实上我们提供的证据显示被申请人领走的是86490元,李桂荣已经领超了其应得的土地款。 四、二审法院却在无证据的情况下认定李桂荣领款的数额为38142.8元,还有35604.4元补偿款没领,从而得出要求我们再支付35604.4元的错误结论。 四、本案的法官在审理本案中枉法裁判。 本案法官故意将土地款与土地补偿款混淆在一起,将本应属于集体土地判为私有,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原则。在本案二审庭审结束时间段,根据庭审查明事实,李桂荣已经领超了款项,审理法官已明确建议李桂荣撤诉。可是,庭审之后,审理法官却多次要求我们与李桂荣调解。我们坚决不愿意李桂荣的无理缠诉。不同意调解,要求驳回李桂荣的诉求。 最后,主审法官不顾庭审已经查明的基本事实,来了一个180度腐败大转弯,维持一审错误判决。 现在法院强行将此判决执行款划走了。损害了我们的合法权益。 这一切均因为李桂荣有权有势,有强大的社会关系,三门峡法院景志贤审判长和灵宝市前人大办公室主任王照义相互勾结,枉法做出裁判的严重后果。 |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3 22:06 , Processed in 0.1421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