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方新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八方新闻 首页 财经新闻 查看内容

二维码乱象调查:扫一扫背后藏陷阱 制码技术几无门槛

评论: 0|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不法分子将簿、木马程序等植入二维码,消费者扫码被盗刷现象时有发生。日前,南京市民刘先生在扫描摩拜单车二维码时,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转账提示,于是向警方 ...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不法分子将簿、木马程序等植入二维码,消费者扫码被盗刷现象时有发生。

日前,南京市民刘先生在扫描摩拜单车二维码时,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转账提示,于是向警方报案。当地有些市民也发现,扫描摩拜单车上的二维码后,如果不注意很可能钱就被转走了。

虚假二维码骗局并非孤例。在广东破获的一起二维码诈骗案中,犯罪分子通过扫码盗刷获利90余万元。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二维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移动支付、产品促销等方面。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不法分子将簿、木马程序等植入二维码,消费者扫码被盗刷现象时有发生。

截图等方式可获付款二维码

针对消费者扫码遭诈骗,摩拜单车负责人称,单车上的正规二维码都是用钉子钉在车身上的,车费必须通过APP支付。车身上发现的二维码是后贴上去的,覆盖了原二维码,用户扫描的是不法分子的诈骗二维码。

在广东,佛山公安局禅城分局发现一起数十家店铺的收银柜台均被张贴虚假二维码案件。犯罪嫌疑人更换商家收款二维码,通过植入木马簿的虚假二维码,获取消费者的手机信息和密码,进行网络盗刷。一共作案320余起,获利90余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用虚假二维码覆盖正规二维码实施诈骗,还有不法分子直接诱导用户扫描带有木马簿的二维码。

此外,有些不法分子通过拍照、截图等方式获取用户付款二维码,盗刷用户银行卡。如浙江台州微商赵女士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不法分子以自己支付宝余额不足为借口,提出让赵女士将付款码发给自己扫码付款。收到付款码截图后,不法分子随即进行复制,盗刷了赵女士的银行账户。

付款码相当于银行卡加密码,不要轻易发给他人。专家介绍,不法分子只要获取了,就可以进行复制,获取银行账户和密码。

以二维码作为入口的新型互联网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将手机木马或恶意软件披上二维码的外衣在移动终端广泛传播。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没有防范警惕性,消费者个人很难防范。浙江省网警总队有关负责人说。

专家:应建立责任追溯机制

据了解,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二维码为源于日本的快速响应码(QR码),由于当时国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市场几乎被QR码占据。QR码没有在国内申请专利,采取了免费开放的市场策略。

这也意味着谁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二维码生成器。只需要将发布的内容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上,软件随即生成用户所需的二维码。杭州某网络安全公司工程师郑孵说。

记者在网上搜索二维码生成器,发现了205万多个搜索结果,大部分的二维码生成软件可以直接在线使用。记者在首页穴了某一在线二维码生成平台,输入文字、图片、邮箱、网址后,瞬间就转换成了二维码。

二维码的制作生成没有任何门槛。一些不法分子将簿、木马程序、扣费软件等的下载地址编入二维码,用户一旦扫描,手机就会被植入的簿木马感染,身份证、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私人信息就会被盗取。阿里安全部资深品牌经理沈杰说。

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二维码,而且生成的二维码没有办法溯源,也没有相关的管理机构提供认证,这给警方侦破二维码诈骗案带来了很大困难。浙江省网警总队工程师介绍。

郑孵介绍,目前,二维码的生产和流通并没有明确的主体进行统一的管理。虽然一些部门开始逐渐意识到二维码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但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举措。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铁明教授建议,可以考虑建立二维码中心数据库,对市面上流通的二维码进行备案登记,将所有二维码数据统一存放在一个中心数据库,实现对二维码生成流通环节的有效追溯。

在管理层面上,有关部门应该对二维码的发布内容进行备案审查,对二维码的发布平台进行资质鉴定,对二维码的发布者进行实名登记,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责任追溯机制。陈铁明说。

浙江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研究人员郑毓波认为,二维码使用企业应该加强相关的防护。

业内专家表示,用户也需要提高扫码安全意识。

(据新华社电)

温馨提示:
1、在网站里发表的新闻都来自网络,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网站的所有内容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网站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通过任何手段和方法针对网站进行破坏,我们有权对其行为作出处理。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广告合作/投稿邮箱zgbfxw@163.com|网站地图|手机版|中国八方新闻

GMT+8, 2025-8-4 10:53 , Processed in 0.0457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